感謝邀請,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漯河并不是河南最小的城市,河南最小的城市是濟源。通過上面這三個指標的對比,顯然濟源是河南最小的地市,但是就人均GDP而言,濟源也是很靠前的,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漯河鶴壁被周邊的強市合并,確實有利于整體城市實力的提升,是合并之后出現的問題也會很多,區劃調整是非常重要的,國家對此審核非常的嚴格,一般情況下是不在允許合并的,而且小城也有小城的好處,比如漯河市,大力發展食品工業,現已成為國家知名的食品名城,區域性的交通樞紐城市,中原經濟區重要的現代商貿物流中心,生態宜居城市。
1、漯河,是不是河南最小的城市?
感謝邀請,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漯河并不是河南最小的城市,河南最小的城市是濟源。第一從經濟上來講,漯河受地域面積的影響,經濟綜合實力處在河南第16位,這主要還是依據當地眾多的食品產業,根據萬隆在漯河電視臺的講話,僅雙匯集團,一年向漯河財政交稅就達到80個億左右。還有眾多的食品業、制造業,例如漯河平平食品有限公司、銀鴿集團、南街村集團、統一集團漯河分廠·、旺旺集團漯河分廠、三劍客奶業等等都在支撐著漯河的經濟發展,
漯河高速交錯、京廣鐵路橫穿,且位于河南中部的優越地理位置,也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交通條件。第二從地域來講,由地圖顯而易見,漯河的地域面積大于濟源和鶴壁,在河南省地市中還是位居第16位,漯河下轄兩縣三區,現在在城區東南又分離出來一個開發區,城區除南部因鐵路和高速的阻擋發展緩慢外,東北西三面正在不斷開發發展。
第三就是人口,與經濟和地域相比,人口超過了三門峽位居河南省各地市第15位,這大概是因為漯河位于豫中平原,境內無山全是平原,三門峽位于豫西山地,不利于人口聚集的緣故吧。通過上面這三個指標的對比,顯然濟源是河南最小的地市,但是就人均GDP而言,濟源也是很靠前的,漯河是全國食品名城第一屆稱號的獲得者,以前的夜市也很出名,有機會可以來轉轉。
2、有人稱三門峽是河南的“鶴崗”,房價常年保持全省最低,什么原因?
黑龍江的鶴崗今年火了,原因就是房價超級便宜,一些南方的朋友組團在網上通過鶴崗中介辦理過戶手續,更有一些買不起房子的自媒體作者,不遠萬里到鶴崗花幾萬塊錢,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三門峽市地處河南西部,位于鄭州和西安的中間,房價確實在河南省各地級市中保持低價位,綜合各種情況,無非就是以下幾種原因:知名度不高三門峽曾經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紅火過,全國各地的水利建設者齊聚三門峽大壩建設工地,報紙電臺天天都有來自三門峽建設進度的最新消息,隨后設立了三門峽市,行政級別一開始就是地級市。
隨著大壩的建成發電,加上三門峽降級成為縣級市,三門峽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在全國的知名度下降了,尤其是1994年三峽大壩的興建,讓很多人關注度轉移于此,誤以為三門峽就是三峽,人口流失嚴重三門峽市位于豫晉陜三省交界處,東達洛陽鄭州開封,西可到渭南西安寶雞,北過黃河到山西運城只有50公里,這樣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人員的流動,加上戶口限制政策放開和人們頭腦里固有的“人往高處走”的觀念,人口流失是在所必然的。
我身邊一些朋友的孩子,有的剛上初中,就被附近一些城市的學校選拔走了,考上大學的孩子畢業后,回來的不多,大部分在大城市安家落戶,他們不但自己不回來,在經濟條件改善后,還把父母也接走去“享福”。沒有大型企業市區周圍原有的幾家大型企業,如河南二印、鋁廠等,或改制或倒閉,十一工程局總部也遷到了鄭州,人們普遍覺得找個工作太難了,
沒有好的企業,就留不住人才,就算暫時留住,但福利待遇不高,最后的結果也是走。試想如果有富士康那樣上萬工人的大型企業進駐三門峽,就能帶動房地產的興盛,也能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大面積拆遷市區的幾個大型城中村,如上村、崖底、田家渠、師家渠等,最近幾年都拆遷了,高樓大廈替代了以前的“老破小”宅基地房屋,村民有的一家分了好幾套房子,自己根本住不過來,于是賣的賣、租的租,房源多就遏制住了市區房價上漲的勢頭。
現在城中村改造拆遷勢頭仍然如火如荼,市區南邊的賀家莊正在拆遷,市區北邊的會興正在征地賠償,用不了幾年,這兩處地方又會產生大量房產需要“消化”,沒有好的本科院校雖然有一所河南科技大學應用工程學院在市區西部教學,可每年招生和畢業人數不多,形不成規模效應,剩下的職業技術學院和社會管理學院,都屬大專層次,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