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思考“不聽話”的緣由,理解“不聽話”的合理性,變訓斥為引導,變說教為啟發,變對峙為交流,讓孩子由“不聽話”慢慢變為“聽話”。孩子不聽話,是指孩子的言行沒有與父母或長輩的意愿相一致,經父母或長輩的糾正,孩子卻還是一意孤行。
1、孩子很不聽話怎么辦?
當孩子不聽話,父母表現出生氣、著急是常有的事,但是父母想過沒,生氣、著急有用嗎?沒用。所以要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父母首先要做到沉著、冷靜,孩子不聽話,是指孩子的言行沒有與父母或長輩的意愿相一致,經父母或長輩的糾正,孩子卻還是一意孤行。其實這是父母或長輩對孩子言行的一種思維定式,父母或長輩的社會實踐經驗豐富,所以人們常說:“他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
父母或長輩常認為自己的意愿是對的,孩子必須按照這種意愿去做,否則就是不聽話,可以肯定,通常情況下父母或長輩的思維方式與社會道德是相符合的。孩子在父母或長輩的引導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但是,不聽話的孩子就是這個性格,父母或長輩的話他就偏不信,非要按照自己的認知行事。這時父母或長輩就會對他大聲吼叫,甚至打罵,
這樣簡單粗暴的教育,可以預知教育的效果會怎樣。孩子的牛勁更牛了,父母或長輩更加生氣、急躁,出現這種情況,父母或長輩經常把責任推給孩子。其實是父母或長輩有沒反思過自己的教育方法?改掉以往的簡單粗暴,沉著冷靜地與孩子溝通交流,或許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變成聽話的好孩子!孩子的在成長過程中,對他周圍的未知世界是充滿好奇的。
有的孩子這種好奇心很強,促使他一定要去親身經歷一下,父母或長輩遇到不聽話的孩子時,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不急不躁俯下身來跟他交流溝通,聽聽他的想法,細心引導教育,有時也可以讓他去體驗一下,經歷挫折。之后,要教育他生活中不能事事都去親身體驗,學習別人的生活實踐經驗,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教育孩子學會學習很重要,它可使人快速成長。
2、孩子在學校不聽話,家長應該怎么辦?
這個問題要掰扯起來可是沒完沒了!“不聽話”也許是對的呢!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孩子不同年齡階段有各種各樣的“不聽話”,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不聽話”的情況是不同的,再加上個體差異,“不聽話”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家長應該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思考“不聽話”的緣由,理解“不聽話”的合理性,變訓斥為引導,變說教為啟發,變對峙為交流,讓孩子由“不聽話”慢慢變為“聽話”,
其次,孩子“不聽話”不是絕對的,要看是哪方面的問題。有的是學習問題,有的是生活問題,有的是心理問題,有的是道德品質方面的問題,不同的問題采取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學習問題,要鼓勵孩子多請教老師,注重學習方法。如果我們對孩子的學習“不懂裝懂”,橫加干涉,動不動就用成績或分數刺激或打擊他,那孩子當然會“不聽話”,
生活問題,家長要了解孩子的需求,作正面引導,比如如何使用手機、如何看待游戲、花錢要節儉,不盲目攀比等。心理問題,可請教心理學專家,注意孩子的“逆反期”,培養孩子健康快樂的性格,道德品質方面的問題,要正面引導,比如尊敬師長,為人善良,講誠信,不說謊等,如有犯錯,可以適當懲戒,讓孩子知道那些原則是不能違背的,如果違背,后果很嚴重!其實,每一個人常常是在“不聽話”的過程中成長的!小學初中“不聽家長話,只聽老師的”,是很多家長的同感;高中有“早戀”苗頭,有時家長、老師的話也“拋諸腦后”;大學還有不聽話的呢,在網吧遨游結果掛科肄業的大有人在!作家長的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正面引導,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然后順其自然。
3、小孩子調皮不聽話怎么辦最好?
1.調皮的寶寶自有天賦,您一定要相信,2.調皮也是有遺傳的,想想自己小時候嘛哈哈3.想要孩子安靜下來,給他講故事,可以是書上的,也可以是自己的童年的,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喜歡你,崇拜爸爸4.合理的引導孩子,比如孩子喜歡拆東西,組裝東西,你要及時發現,這個孩子有探索精神,而不是皮,可以送他學習一些手工課,進一步開發5.和孩子一起瘋,成為他的伙伴,一個不懂孩子的爸爸靠大聲呵斥無法讓孩子安靜下來,一個比孩子大幾歲的孩子卻可以讓你的孩子一起調皮,為什么,因為孩子認可他是朋友,是伙伴,是他的首領,不可或缺的玩伴以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