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考查了太平天國運動與中國民眾反洋教斗爭之間的關系中國太平天國以后都有哪些革命和變革,義和團辛亥革命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又稱庚子事變、庚子國變、庚子拳亂,是公元1900年前后中國清末,在中國甲午戰敗后,西方列強劃分在華勢力范圍、華北頻繁發生教案、山東直隸天災頻仍、宮廷權力爭斗激化的情況下,山東直隸農民、中國教徒及傳教士、清軍三方之間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指1861年(咸豐十年底開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內的洋務派在全國各地掀起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改良運動戊戌變法指1898年(農歷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曾國藩的生平,以及平定太平天國的事跡,曾國藩(1811--187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后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
曾國藩(1811--187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后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緊接著創見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謚“文正”。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蕩年代,由于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于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義和團辛亥革命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又稱庚子事變、庚子國變、庚子拳亂,是公元1900年前后中國清末,在中國甲午戰敗后,西方列強劃分在華勢力范圍、華北頻繁發生教案、山東直隸天災頻仍、宮廷權力爭斗激化的情況下,山東直隸農民、中國教徒及傳教士、清軍三方之間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指1861年(咸豐十年底開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內的洋務派在全國各地掀起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改良運動戊戌變法指1898年(農歷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
3、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蘇、湖北、直隸等地教案頻發。民間傳言...D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說明了由于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造成了中國民眾對基督教的強烈排斥,結合材料和所學的知識可知ABC三項表述正確符合史實,而1870年前后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失敗,拜上帝教不復存在與材料中的現象無關,故D項錯誤,符合題意要求。點評:關于中國人民近代以來的反侵略斗爭的考查,高考主要涉及到以下幾次重大歷史事件: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以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本題考查了太平天國運動與中國民眾反洋教斗爭之間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