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荊沙合并,先是叫了一段的荊沙市,感覺沙市還在,做個區的話,畢竟還帶著個荊沙的沙字,后來,叫回荊州了,荊州的荊門、天仙潛都離荊州而去,荊州不再是湖北最大的地區了,沙市就更不是湖北最有活力的輕工城市了,連沙市區都消失在湖北重點經濟版圖上了。亦或者是荊州內涵豐富,我認為荊州該主動走出去招商引資,打擊本地不良作風,扭轉風尖浪口形勢,建設荊州光明未來。
1、你覺得荊州怎么樣?
單從感官上覺得現在的荊州-不值!作為九州之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經過了幾千年的熏陶,本應該成為二線城市。如今卻是GDP不到2000億的城市,有人說荊州是因為分洪區的緣故才沒能大力發展經濟,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七百萬人民群眾豈不是整天生活在“長江水池子”里,這是非常不安全的事情,難道上級不知道么?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是分洪區,那荊州是怎么做到湖北第四大城市的?帶著渾身疼痛的身體居然還能領先湖北省普通地州,難道這是奇葩?亦或者是荊州內涵豐富,我認為荊州該主動走出去招商引資,打擊本地不良作風,扭轉風尖浪口形勢,建設荊州光明未來!。
2、沙市這個城市怎么樣?
沙市原屬湖北省直管的市一級行政區劃,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湖北省行政區劃大調整的背景下,沙市市與荊州地區合并改稱荊沙市,由此沙市市建制被撤銷,成荊沙市下轄的主城區沙市區,市政府駐沙市區,出于古城建設保護和文化傳承等因素考慮,后經國務院批準荊沙市更名荊州市,自此沙市在地市一級行政區劃的最后痕跡也被抹除,曾經的沙市是全國明星城市、全國衛生城市,是改革開放以來中部地區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受資源條件限制,其工業產業基礎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為輔,活力28、荊江牌暖水瓶、沙松電冰箱等產品曾盛銷一時,在全國范圍內都具有一定知名度。
受外國產品涌入和地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技術含量不高的輕工業沒有了像改革開放初期那樣得天獨厚的條件,漸漸發展形勢急轉直下,沒有得到好的規劃和引導,發展日漸式微,在國營制下的弊病日益突顯,缺乏經驗和指導,在進行國企改制時,沙市的眾多企業沒有因改制得到新的發展,反而使發展不順的沙市工業再度受到重創,許多走向了消亡,也有部分被外資或個人資本收購后仍獲發展,但比重上并不令人滿意,自此沙市工業走入了一個沉淪期。
3、為什么湖北沙市在和荊州合并之后變得默默無聞了?
說實話,沙市的沒落、隱沒,確實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也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很多企業很多很大的企業都玩完了,很多因廠設市、設鎮的地方沉淪了、荒蕪了,比如同在湖北的蒲紡總廠、湖北化纖、省拖拉機廠、下鋼總廠、黃棉,但是,整個城市就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消失了、不見了還真是僅有的、絕倫的,沙市原先的經濟地位在湖北非常靠前的,工業產值一直在前三前五名之間徘徊,當年的沙市日化活力二八,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還有沙松冰箱,幾乎可以跟現在的格力、美的知名度一樣高,然后荊江熱水瓶、沙隆達農資、鴛鴦床單都是數得上的大牌子。
我原先是紡織企業的,經常去沙市開會,去學習沙市紡織企業的經驗,那條紡織街上,沙棉、沙三棉、荊沙棉都在那里,都是省里的重點企業,都有七八千、五六千人的規模,那些廠子里面,俱樂部、文化宮、電視臺、籃球場、學校、醫院、商店俱全,一個企業就是一個小社會,生活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員工的幸福指數相當高,然而,滄海橫流、世事變遷,輝煌的沙市輕工、紡織,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洗禮,基本上都跟武漢、襄陽、黃石的輕工、紡織一道,一步步退出了歷史舞臺,讓人觸目驚心、慘不忍睹,而作為輕工、紡織立市的城市,沙市這些企業倒下之后,他還能靠什么支撐一個城市的稅收、市政、民生還有財政的開支呢?當年荊沙合并,先是叫了一段的荊沙市,感覺沙市還在,做個區的話,畢竟還帶著個荊沙的沙字,后來,叫回荊州了,荊州的荊門、天仙潛都離荊州而去,荊州不再是湖北最大的地區了,沙市就更不是湖北最有活力的輕工城市了,連沙市區都消失在湖北重點經濟版圖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