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比賽并非人人適合,心臟病患者就不宜參加。建議采用倒金字塔跑,3-2-1公里間歇,越跑距離越短,越跑速度越快,在22日進行的東莞馬拉松上,上演了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按照比賽規劃,在馬拉松終點前約200米處設置了直播車輛出口,并由裁判員和志愿者在該出口進行線路引導,防止運動員跑錯路線。
1、人人都適合跑馬拉松比賽嗎?
馬拉松比賽全國各地每年都會定期舉行,參加的業余選手眾多,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由于馬拉松比賽耗時長,挑戰運動極限,對參賽者身體素質和耐力是嚴峻的考驗,許多業余愛好者平時缺乏系統性訓練,一時心血來潮加入比賽大軍,殊不知這種做法非常危險,猝死現象偶有發生。馬拉松比賽并非人人適合,心臟病患者就不宜參加,中年以上的人如果打算參加馬拉松比賽,最好先到醫院做個相應體檢,醫生認為合格方可參加訓練。
對于全馬參賽選手,需要至少以下五種能力:耐力、速度、節奏、力量、柔韌性,1.耐力長距離慢跑是最有效的,一般來說要在25公里以上。2.速度間歇跑對速度訓練最有幫助,建議采用倒金字塔跑,3-2-1公里間歇,越跑距離越短,越跑速度越快。3.節奏節奏感的培養主要來自于“乳酸門檻跑”,就是人們常說的節奏跑,一般在10公里左右,速度控制在乳酸閾值,
2、東莞馬拉松亞錦賽,領先選手跑錯路,到底是誰的鍋?
在22日進行的東莞馬拉松上,上演了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在比賽即將沖線之際,朝鮮選手RiKANGBOM在終點前領先日本選手神也大地幾十米的距離,卻在最后在一個岔路口跟著賽道的轉播車跑錯了路失望的朝鮮選手,結果再回到賽道的RiKANGBOM被日本選手追上,痛失冠軍。興奮的日本選手,賽事主辦方智美體育發表聲明稱本賽事由本公司負責運營,并由亞洲田徑聯合會選派技術代表、比賽監督進行競賽方面的執裁工作。
按照比賽規劃,在馬拉松終點前約200米處設置了直播車輛出口,并由裁判員和志愿者在該出口進行線路引導,防止運動員跑錯路線,在賽前的運動員技術會議中也明確告知此出口位置和注意事項,并在運動員賽道考察中進行了說明。事件發生后,組委會經過與亞洲馬拉松錦標賽技術代表確認,該兩名運動員成績有效、名次無誤,賽事組織無失誤,
3、參加馬拉松需要什么條件?
確保自身滿足這些硬性條件,參加馬拉松基本沒有問題。個人方面有長跑基礎,全馬之前至少準備三個月,每個月月跑量在200公里以上,而且這其中至少要有十次超過20公里以上的拉練,至少有一次32公里以上的跑步記錄,身體素質良好,不能有心臟病參賽,不能在血壓高的時候參賽,比如你有高血壓,還沒降下來,另外感冒發燒各種病癥的時候不建議跑馬拉松。
心態良好,跑馬前有一身合適的裝備,合腳的鞋子,不磨大腿的褲子或者短褲,前面兩條是對個人最好最忠誠的跑馬條件。官方方面有馬拉松經歷,大部分賽事尤其口碑很好的,需要抽簽,大部分要求在報名的這個馬拉松前面一年以內,你要有半馬或者全馬記錄,沒有這個基本上與金牌賽事無緣,身體健康,沒有嚴重不適合運動的疾病,以心臟病為主,這個看以往每年馬拉松賽道上倒下去再也沒有起來的跑友就知道,心臟好不一定出問題,但是有心臟病跑馬一定會出問題,另外就是高血壓以及腦血管病者,這些問題可以運動,但是面對馬拉松高強度的,最好血壓歸于正常才運動。
另外年齡限制,全馬基本要年滿20周歲,半馬年滿16周歲,當然這個條件不算最嚴格,畢竟有的十一二歲就開啟了半馬模式,不過歸根結底還是涉及責任問題,畢竟賽道上出問題在自己不能為自己負責的年齡里面,賽事主辦方肯定要背鍋,總的來說就是這些,其他的條件大可忽略不計,當然個人還有一個建議,這個算是一個不成文但是在跑馬圈一直適用的話語:請尊重馬拉松!以上就是個人答案,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