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工勤人員無法提拔到副科級以上領導職務,原因即在此。根據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規定,工勤崗人員符合條件,可以通過民主推薦、公開競聘等方式轉到管理崗或專技崗任職,享受相應的待遇,但轉崗不轉身份,工勤人員無論在哪個崗位,其在人事檔案中的工人定性不會因為轉崗而發生改變。
1、事業單位人員的出路在哪里?
事業人員并非沒有前途,和公務員一樣,收入有保障,工作穩定,是許多人向往的工作。尤其對于有專業技術優勢和管理能力的人來講,前途晉升和職稱評定,對應的工資薪酬都比較可觀,一、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為了規范事業單位設置,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已經接近10年時間,2017年明確《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方案》,各類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陸續有了突破,2020年底全部改革完成。
目前,大部分單位的分類已經完成并經過上級事業管理部門的審核,一部分職能不清、界限模糊的事業單位,也在逐步理清,1、《方案》明確規定,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全部轉企,該項工作基本完成,單位轉型、人員分流安置工作已經完成。2、行政類事業單位,將職能劃歸相關機關單位,明確該類事業單位今后不再設立,逐步規范,對于基層來講,尤其是行政執法類單位,由于行政編制和行政機構個數限制,這類事業單位今后不再設立的目標,以及全部職能劃歸行政機關的要求,都不太可能實現。
行政機構個數和行政編制只減不增,職能劃歸行政機關簡單,人員、編制卻無法解決,只能在實際工作中視具體情況而定,多半還會存在行政類事業單位,3、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和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統一劃分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這類事業單位會長期存在,大部分參公管理,非參公的單位,也是按照參公單位的管理規定進行管理,4、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性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是改革的另一個重點,承擔管理職能的單位繼續保留,部分承擔管理職能的單位,實行管辦分離,管理職能單位列成單位,或者劃歸職能相近、相同的單位,可以由市場配置資源或者購買社會服務代替的部分,由市場或者社會承擔,
二、事業人員前途。同工同酬依然是事業單位改革的終極目標,大部分事業單位人員,各司其職,按照分工不同、身份不同、職稱不同,發揮不同的任用,享受不同的待遇。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相對來說前途、工資待遇等方面占優勢,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合同制管理之后,個人身份限制逐漸放開,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可以互相置換,只要有能力,可以勝任任何崗位。
2、在成都市考事業編難嗎?
我就是成都市市級部門的一員,長期從事人事工作,單位幾乎每年都要組織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相關工作。總體來說,成都市事業單位考取難度很大,具體情況如下:一是競爭激烈。成都市是新一線城市的龍頭,近些年發展趨勢越來越好,待遇總體也越來越好,這個是得到全方位認可的,因此,每年成都市市屬及區屬事業單位的考取難度越來越大,尤其2020年度,報考人數都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
遠遠大于省屬事業單位,因為省上待遇要比成都市得待遇低,跟成都市有一定差距,二是成都市公職人員待遇比較不錯。成都市市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待遇一般,但是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待遇就比較好了,比如熊貓基地、武侯祠博物館等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成都市區縣事業編制跟公務員待遇差不多,也就只少個車補,而且是混編混崗,事業編制人員也可以當科長那些。
而且像成都市高新區、東部新區、其他主城區,這些事業單位待遇普遍比較高,因此,競爭也是相當激烈,報考難度相當大,經常崗位比出現幾百比一的情況,三是成都市的未來發展被看好。成都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四川省的人口比較多,接近九千萬,很多本省的人才都想進入成都市工作,而且成都市的教育、醫療條件都是省內其他地方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