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河南菜的存在感,則略有點尷尬了,堂堂人口大省河南,在代表菜這塊并沒有特別耀眼的地方,是沒有特色嘛。同理,河南飲食文化的粗放,是和河南經濟地位的下降息息相關的,說河南菜粗狂,也是有原因的,為什么河南菜沒有獨成一派,形成自己的豫菜體系,在滬出差,吃過兩家河南燴面,清湯寡水,面的韌勁還在,但沒有濃香的白湯,燴面就少了靈魂。
1、河南有什么代表菜?怎么做的?
泱泱大中華,各種菜系算是百花齊放,至于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大家也能張口說上一兩個,特別像川菜粵菜這種熱門選手,隨便說出個七八款都不在話下。但河南菜的存在感,則略有點尷尬了,堂堂人口大省河南,在代表菜這塊并沒有特別耀眼的地方,是沒有特色嘛?早餐胡辣湯是家喻戶曉;河南燴面扛起代表菜好像也有點心虛,畢竟就是一種主食吧!滿街的大盤雞、幾乎家家都會做的確是來自于新疆,就算有點意思的洛陽水席,其實也就可以廣義理解為是一道東北亂燉,
但回溯歷史,梁實秋的筆下,是點過一些足以和知名菜系相媲美的名菜:黃河鯉魚焙面、炸核桃腰、鐵鍋蛋、瓦塊魚、兩做魚等。其中,最撐得起門面的當然是黃河鯉魚,據說只有出產在洛陽以下至開封黃河黑崗口一帶的為佳,這道菜,重點是要吃活魚,不吃死魚;另外,大小在一市斤半左右,不能再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味鮮肉嫩,傳統豫菜館,在院子里總要特備一個水池,養著許多黃河鯉魚。
當客人開始飲酒以后,一個堂倌手提一條鯉魚的背鰭,來到客人面前,讓客人看見確是一條活魚,詢問如何吃法,客人說出“兩吃”,即焦炸一半,糖醋熘一半。當糖醋熘的一半吃完之后,堂倌將剩下的魚骨端走,過了一陣,堂倌用盤子端來焙得極焦而保持淡黃色的細面條,盤繞盤中而不亂,其細如發,然后將一碗用魚骨做的滾熱湯汁澆在面上,發出微微響聲。
2、河南的變蛋怎樣做好吃?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河南變蛋和南方變蛋是有區別的,河南變蛋顏色金黃色,晶瑩剔透,南方變蛋顏色呈黑色,變蛋剝皮就可以吃,也可煮粥,我們河南變蛋最常見的吃法是,涼拌變蛋,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涼拌變蛋的做法,變蛋剝皮洗凈,切成幾瓣,裝入盤中,準備蒜搗碎,加入鹽,生抽,香醋,香菜或荊芥切碎,小米辣切碎或切圈,把蒜汁澆到變蛋上,撒上小米辣,撒上香菜成荊芥,淋上香油,美味可口,香味十足的涼拌變蛋做好了。
3、河南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為什么河南的美食大多比較粗獷不精致?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飲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說基本的,每天一日三餐都是必不可少的。說深遠的,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普遍“愛吃”的文化氛圍中,飲食文化也是很重要的,河南歷史悠久,這個自不必多言。但是為什么河南菜沒有獨成一派,形成自己的豫菜體系?我們都知道,說到美食,我們知道淮揚菜的精細味美,為什么淮楊這個小地方,沒有中原歷史悠久,沒有中原物產豐富,卻可以有這樣的美食呢?就因為一點,美食是要花錢的,
自南宋經濟重心南移之后,黃河流域就逐漸走上下坡路,江南還是發展起來。歷經宋元明清,江南地區可以說是經濟一重鎮,蘇湖熟,天下足,就是這么任性。有錢了,什么都好辦,美食,教育,這些都是以經濟為基礎的,那些有錢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只要有白花花的銀子,自然是有人愿意去為那些富商巨賈做各種美食。只要愿意花錢,江南地區就是可以成為人文源朔,
江南的飲食文化,是和經濟的發達密切相關的。同理,河南飲食文化的粗放,是和河南經濟地位的下降息息相關的,河南的名菜,當然也不乏精致的。但是因為沒有巨大的經濟動力,所以最讓外人所知的,不過是胡辣湯和燴面,看胡辣湯,各種肉和菜調料之類的匯聚一鍋。燴面,同樣是連湯帶面還有菜都有了,簡單粗暴,因此說河南菜粗狂,也是有原因的。
4、為什么有人說河南燴面走不出河南?
在北京建國門外一家正宗濃湯燴面,地道發白羊湯不膻,燴面麥香韌勁,三兩片醇厚羊肉,一兩粒紅枸杞點綴,海帶絲、鵪鶉蛋少許,兩碟分盛香菜、糖蒜客人自行選用,三四種配置,每碗32-36元,另有其他熟食小菜五六種可另點。寬敞潔凈商務快餐布局,每天中午、晚上賓朋滿座,客人不單單是河南老鄉,客寓京城三兩年間,西北、東北、云貴、京滬同事加班宵夜常吃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