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成都人乃至四川人,我覺得很奇葩,平時感覺他們很水說話口諾懸河,用成都話就叫假打,你不知道哪一句真哪一句是開玩笑,做事情也感覺很慵懶,不快不急,慢條斯理,一碗茶可以喝一下午,四川盆地日照少,本地人普遍個子也不高,不像山東大漢那么雄偉,第一印象好像找不出什么優(yōu)點。
1、諸葛亮到底是哪里人呢?
說這個問題前先說說我自己吧,我出生在山東臨沂,在南京上大學,定居南京?,F(xiàn)在說諸葛亮:出生在山東臨沂,在臨沂上學,后來隱居隆中,邊工作邊求學,再后來找了個好工作,開始在各地跑。不知道題主為何會有關于諸葛亮出生地的疑問,其實對于諸葛亮的出生地,無論歷史記載還是民間研究都沒有爭議,有爭議的是他的躬耕地,諸葛亮是個官二代,漢靈帝年間出生在徐州瑯琊郡陽都縣一個官吏人家。
瑯琊陽都也就是現(xiàn)在的山東省沂南縣,這里是我的老家,在沂南縣城不僅有諸葛亮廣場還有諸葛亮雕像、諸葛亮城、諸葛亮紀念館、漢街、漢墓等景點,以漢歷史文化為主,同時,沂南縣也是書法家顏真卿的祖居地。《三國志諸葛亮傳》寫的很清楚,“諸葛亮字孔明,瑯邪陽都人也”,諸葛家在瑯琊也算是望族,家族里不少人在外為官,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是泰山郡丞,差不多相當于今天泰安市副市長。
但是沒有帶妻兒赴任,諸葛亮兄妹生活在老家陽都縣,在諸葛亮8歲時,父親病逝于泰山,叔叔諸葛玄當時是劉表的手下,他請假回家先去泰山安葬了諸葛珪,然后又回老家探望侄子侄女。當時正逢曹操出兵攻打徐州瑯琊一帶,諸葛玄就把年幼的諸葛亮兄妹帶上,準備接到自己那里去撫養(yǎng)長大,哪知道,就因為他請了會假,原本留給他的南昌市委書記兼市長(豫章太守)一職被別人取代了,諸葛玄只得帶著諸葛亮兄妹去荊州投靠劉表。
但是還沒到荊州呢,走到南陽郡諸葛玄就病的不行了,雖然當時有醫(yī)圣張仲景作為諸葛家的家庭醫(yī)生貼身照顧,諸葛玄還是死了,諸葛玄死了,諸葛亮不愿意投靠劉表,就帶著弟弟妹妹在南陽郡找地方隱居下來,這就是躬耕于南陽的來歷。一直到27歲,才被劉備聘請出山,成了劉備集團的總經(jīng)理,至于諸葛亮躬耕的南陽,因為歷史變遷,現(xiàn)在頗有爭議,主要是河南南陽與湖北襄陽之爭。
2、我是北方人想定居在成都,可那邊家里總感覺潮濕,如何解決?
我從北方來成都定居一年了,成都對外宣傳的確很好,也可聽到“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才來的,但是需要客服以下幾點:一是濕氣重,北方人會不適應,二是陰雨天較多,全年大多數(shù)天氣為陰雨天,只有100多天晴天。三是教育、醫(yī)療成本較高,華西醫(yī)院掛號能讓你奔潰,小孩上學天府新區(qū)搖號像中獎一樣,四是工資水平較低,同樣崗位工資低于武漢、南京、杭州等同體量城市。
3、如何評價成都本地人?
說到成都人乃至四川人,我覺得很奇葩,平時感覺他們很水說話口諾懸河,用成都話就叫假打,你不知道哪一句真哪一句是開玩笑,做事情也感覺很慵懶,不快不急,慢條斯理,一碗茶可以喝一下午,四川盆地日照少,本地人普遍個子也不高,不像山東大漢那么雄偉,第一印象好像找不出什么優(yōu)點,然而有句話叫做川人永不負國,當年蒙古入中原,巴蜀地區(qū)在宋的統(tǒng)治下其實過的并不好,即使這樣四川也是抵抗到最后的地區(qū),川人當時被屠至不到80萬,抗日戰(zhàn)爭川軍出川,四川父老鄉(xiāng)親送子弟兵“死”字旗,為國捐軀毫不眨眼,仿佛過家家,97年大使館被炸,第一個被圍的美國領事館就是成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