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七月多雨”是正常的自然現象。人類根據災害頻率和造成的影響制定的應對標準是,說發生內澇是對占用了大自然的調蓄空間的后果,中央氣象臺講得“七下八上”多雨,是鄭州的實情,常常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也是常有暴風驟雨的時候,不要忘記,開封,洛陽都是有著一定歷史的老古都,在它們發展的幾百上千年的歷史中,自然災害的程度要比現在嚴重多了。
1、鄭州、武漢等城市內澇嚴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破解?
不單是這些城市。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城市都有內澇問題,當然也有極個別的。比如,秘魯的首都利馬年降水量約1毫米(利馬降水少但是有河流經過可以解決飲用和灌溉),為什么絕大多數城市有內澇風險呢?這要從洪澇災害說起。洪澇一詞其實是說了兩件事(中國的詞匯這樣的很多,比如:模范、規矩),就是外洪和內澇。而內澇問題在一萬年以前就不是災害,
人類是在一萬年左右進入農業社會。這時人要定居,要耕作。最適合條件的是平原地區,而大自然的規律是降雨后在平原上會形成湖泊、沼澤。人類為了充分開發自己的生存空間必須占用這些蓄水空間,所以說發生內澇是對占用了大自然的調蓄空間的后果。比如古代的云夢澤到了明代被用荊江大堤圍出沃野千里,也造成了“萬里長江,險在荊江”。
看過汛期照片你就能體會“洪澇”時大堤里外都是水,那么能不能用工程手段徹底解決內澇問題呢?答案是不能。人類開拓的生存空間給人帶來收益,工程手段的代價不能超過收益。這是最基本的道理,那么人類應該怎么做呢?當然也不是放棄。而是要積極應對,人類根據災害頻率和造成的影響制定的應對標準是:在一般災害下人民生活秩序不受影響。
2、緊鄰鄭州的開封,上次強降雨為何內澇輕不少?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7.20大暴雨對洛陽城區的影響也不大,這是為什么呢?不要忘記,開封,洛陽都是有著一定歷史的老古都,在它們發展的幾百上千年的歷史中,自然災害的程度要比現在嚴重多了,這些城市都是在經歷了無數次災難的歷程中不斷改造不斷完善中走過來的,護城河,排水溝,蓄水湖樣樣俱全。不要小看了古人的智慧,他們在長期和自然災害的博弈中不斷地汲取教訓,總結經驗合理規劃才有了這幾百上千年的輝煌,
3、河南鄭州為什么7月這么多雨?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嗎?
鄭州“七月多雨”是正常的自然現象。中原腹地,常年少雨多旱,歷史上,鄭州不怕多雨,就怕干旱。中央氣象臺講得“七下八上”多雨,是鄭州的實情,常常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也是常有暴風驟雨的時候。鄭州西有嵩山,南有小泰山、梅山,山地丘陵不怕水淹;北有黃河,東部多鹽堿地、黃沙崗,所以,鄭州北部、東部最怕水淹,年年盼“黃河安瀾”東部平安,
震驚全國的2021年“7-20”水淹鄭州事件,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自然現象:天氣預報有大暴雨,確實下得太猛太急,使得路成河可行船,波濤洶涌,涌入地鐵站內、淹沒地下隧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二是城市管理松懈,事前應對措施不力,出了問題反映太慢,市政處理應急突發事件的能力差,以致造成人亡車毀財產損失重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