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應該是北方人提的,在他們的思維定式中,廣東人什么都吃,甚至“非典”都是廣東人吃出來的。廣東人并不是什么都吃的,只有新鮮和美味的才會吃,敢吃這方面也不對,比如我家,正宗廣州人,毛雞蛋就只有我媽吃,血唵就只有我爸吃,醉蟹就只有我弟媳婦吃,臭豆腐就只有我弟吃,榴蓮就只有我老婆吃,五星級別的麻辣就只有我吃。
1、#廣東人什么都吃#廣東人吃什么最惡心?
這個問題應該是北方人提的,在他們的思維定式中,廣東人什么都吃,甚至“非典”都是廣東人吃出來的。實際上呢?作為粵西人,我回想吃過的這幾種東西,可能北方人覺得有點怕,但我們已習已為常,一是沙蟲。這個吃得最多,生活在海邊淺灘的一種手指粗細的軟件線蟲,活著的樣子確實很恐怖,粉紅一條條的,但蒜茸蒸或煲湯味道很鮮美,有“海中味精”之稱,
二是沙蟲的表弟泥丁。泥丁比沙蟲小一些,有尾,肉質更加脆爽,廉江高橋的泥丁粥很出名,香腌泥丁也很好吃,三是禾蟲。這個也是咸淡水地域產的蟲子,看上去恐怖,但營養豐富又美味,禾蟲煎蛋味道好,在黃坡吃過一次,四吃蛇,一蛇多吃,蛇肉煲雞,椒鹽蛇骨。炒蛇皮都沒什么,白酒送蛇血蛇膽有點嚇人,對了,還有一種糖水叫“雞屎藤”,清香可口!你們還吃過什么“惡心食物”?歡迎留言評論。
2、為什么廣東人什么東西都吃,還敢吃?
廣東人并不是什么都吃的,只有新鮮和美味的才會吃,敢吃這方面也不對,比如我家,正宗廣州人,毛雞蛋就只有我媽吃,血唵就只有我爸吃,醉蟹就只有我弟媳婦吃,臭豆腐就只有我弟吃,榴蓮就只有我老婆吃,五星級別的麻辣就只有我吃,至于網上流傳的三叫老鼠仔,燙猴腦等等,我只聽說過,卻從沒見識過。外省人為何對廣東人有如此偏見?個人覺得完全是央視春晚強大的輿論導向造成的,改開的時候,粵式飲食文化和省港粵語歌以及粵式管理和服務意識迅速走向全國,引領潮流,引起內地某些文化人內心的不自在,當時我記得引發了一場全國大討論,就是廣東究竟是不是文化沙漠,當然道理是越辯越明的,這場討論終究在如果粵人沒文化,如何取得如此經濟成就的反詰下漸漸消聲,但這種影響至今仍然存在,
大討論的過程當中,有某些酸腐的文化人所編的段子已然大行其道,甚至被兩個小品演員搬上了春晚舞臺,廣東人地上爬的除了四個腳的凳子不吃,天上飛的除了飛機不吃,其他全都吃由此而來!除了吃這方面,能夠盡情嘲諷廣東人的還有粵式普通話,幾乎所有的央視節目欄目的主持人都如此,全國各地的演員或嘉賓都多多少少帶口音,比如趙本山一口東北普通話話,朱之文一口山東普通話,還有其他嘉賓一口河南普通話,四川普通話,湖南普通話,等等,主持和觀眾沒覺得可笑的,也不會糾正嘉賓的口音,唯獨廣東人上臺了,稍微有點口音,主持人就會立馬糾正糾正再糾正,引起臺下觀眾爆笑,我常常覺得奇怪,就算有口音,不至于聽不懂吧?需要這么較真的逢讀錯必糾正?這方面做到極致的應該是郭德綱和孟非這對主持搭檔。
3、聽說吃猴腦補腦使人變聰明,那吃豬腦呢?
腦為髓之海,吃腦卻有補腦之效。但不能以常量營養元素去分析,為什么呢?舉個簡單例子來說:山東豬以下簡稱豬A腿上有塊肉塊了,有河南豬以下簡稱豬B的肉和豬A的肉營養成份差不多,那么我們從豬B的腿上割一塊肉下來移植給豬A,實踐證明是不行的,有排拆反應。豬A會因此死掉的,即然有排斥反應,那么就必然有不同的物質在起作用。
同理人的血型也是如此,A型血和B型血營養成份差不多卻不可以用錯!吃腦補腦也是如此,我們用的是隱而未現的那個物質而不是顯而易見的那個營養,這叫同中求異。其實補腦不用非得猴腦,豬腦效果也不錯,猴腦稀缺不可求而豬腦易得,兩者效果差不多。在用法上最好以低溫方法制成干粉為佳,估計普通百姓是行不通的,沒有那設備啊!于是人們從豬腦中提出一種物質叫腦蛋白提取物。
腦蛋白水解物是一種大腦所特有的肽能神經營養藥物,能以多種方式作用于中樞神經,調節和改善神經元的代謝,促進突觸的形成,誘導神經元的分化,并進一步保護神經細胞免受各種缺血和神經毒素的損害。是一種大腦所特有的肽能神經營養藥物,能以多種方式作用于中樞神經,調節和改善神經元的代謝,促進突觸的形成,誘導神經元的分化,并進一步保護神經細胞免受各種缺血和神經毒素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