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辦公室的仕途要比教研室光明通過這么多年的觀察來看,在教育局機關似乎有一個一成不變的規則。教研室的教研員在教育局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呢,雖然,教研室是教育局的業務科室,但是教研員的仕途并不順利,教育局屬于機關,從業人員的身份多數是公務員,那些進入教研室的老師,仕途可沒有這么光明。
1、教師調動到教育局辦公室不愿意,但卻愿意去教研室,秘密在哪里?
我是高中學校的老師,恰巧我的另一半就在教育局上班。因此我對這個秘密還是非常清楚的,在這里掰扯掰扯,教師隊伍調動到學校之外的其他單位曾經盛行過遠了不說,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甚至本世紀初的時候,很多單位非常喜歡從學校“挖人才”。為什么?在那些年代的基層單位中,教師是當之無愧的知識分子,很多黨政工作人員的學歷水平并不高,大老粗比較多,文化層次和文化水平欠火候。
怎么彌補這種缺陷呢?從學校里挖“人才”,語文教師、政治教師是首選的目標,這些老師被黨政事業單位挖去干什么呢?主要充當筆桿子,寫材料、搞宣傳。直到最近這幾年,教育局還從學校挖了一些人才,有些去了辦公室當秘書,有些去了教研室當教研員,有些去了其他一些科室工作,凡是被挖到黨政事業單位的教師,絕大多數都混得風生水起,有一些甚至成了部門領導甚至單位領導。
這說明什么?教師的素質整體非常高,無論是到哪個單位,都能發揮出自身的光芒!因為教師身上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工作認真、一絲不茍、嚴謹細致、時間觀念強、分析問題邏輯性強,這種素質是很多單位的從業人員無法比擬的,當然,這一點,駕校教練不喜歡,他們說老師學駕照不好教,最頭疼。別人學駕照,教練說啥就是啥,而老師呢?非得問明白什么原理,經常問為什么!呵呵,
可能這正是教師的優點之一吧。教育局辦公室的仕途要比教研室光明通過這么多年的觀察來看,在教育局機關似乎有一個一成不變的規則:從學校挖去的老師,到教育局辦公室當了幾年秘書后,就會升為局辦公室副主任、主任,下一個目標就是副局長了,即便沒有成為副局長,也被提拔為局副科級干部,進入領導層。而那些進入教研室的老師,仕途可沒有這么光明,
他們頂多熬到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而已,再往上晉升難度就很大了。雖然,教研室是教育局的業務科室,但是教研員的仕途并不順利,那么,教研室的教研員在教育局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呢?當其他科室的業務需要工作認真、細致,懂業務的人參加的時候,他們就會邀請教研員參與這些活動。平時,他們并不把教研員看在眼里,在很多人的眼里,教研員只是老師而已,只不過把工作地點從學校搬到了教育局而已,
既然如此,為什么有些老師更喜歡去教研室而不是辦公室呢?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工資的問題。教育局屬于機關,從業人員的身份多數是公務員,大家都知道,公務員工資卡上的數額是比教師少一些的。舉個例子,局長是科級干部,他們的工資才相當于一級教師的工資;高級教師的工資水平能抵得上副縣長了!如果進了局辦公室,接下來可能由教師身份轉為公務員身份,工資就會降低了,誰這么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教研員是教師身份,仍然屬于專業技術人員,所以可以繼續評職稱,而在其他科室工作的人員是沒有權利參與職稱評審的,
據我了解,整個教育局機關,能夠享受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能夠參加職稱評審的只有兩類:教研員和督學。其他人是沒有資格評職稱的,但是,在現實中,其他科室也有人員參與了職稱評審,這是不符合規定的。說到這里,是不是可以明白了呢?說到底,到教研室工作,就是為了享受職稱評審的權利,還能保留教師的身份,享受職稱帶來的工資待遇,
2、東莞的教育狀況怎么樣?
不知道為啥讓一個沒在東莞的人回答。我還是努力的去網上搜尋了答案,貌似東莞呃呃呃教育還是不錯的,以下僅供參考廣東省教育強市,至2007年底,全市32個鎮(街)全部創建為廣東省教育強鎮,一、各級各類教育概況(一)幼兒教育,2008年,全市有幼兒園599所,其中公立集體辦園163所,民辦園436所,省、市一級幼兒園9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