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黨和全國人民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實行改革開放,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始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14屆3中全會講的什么,黨的14屆3中全會《決定》指出:“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個人儲蓄積累保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所以是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第一,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撥亂反正的會議。具體表現在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拋棄了“經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點為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第二,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開創未來的會議。全會明確指出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任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黨的14屆3中全會《決定》指出:“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個人儲蓄積累保障”。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黨和政府歷來都十分重視社會保障工作,在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各個時期,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從來沒有松懈過。建國40多年來,我國已逐步建立起了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這次全會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開始了系統的撥亂反正,結束了1976年10月以來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端正了全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成為新的歷史時期的開端。經過這次全會,鄧小平實際上成為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全黨和全國人民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實行改革開放,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始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