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四小虎是指1980年代廣東珠三角崛起的四座經濟發展迅猛的中小城市—南海市、東莞市、中山市和順德市。首先要解釋一下廣東四小虎是哪四小虎,分別是,廣東四小虎獨領風騷,當時成為中國中小城市和縣域經濟發展的標桿,經濟發展遠遠超過其他地區,成為了一時神話的好評。
1、曾經的廣東四小虎,現在發展怎樣?
廣東四小虎是指1980年代廣東珠三角崛起的四座經濟發展迅猛的中小城市—南海市、東莞市、中山市和順德市。廣東四小虎真正形成氣候是在1986年和1987年,距離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有八九年的時間,這個格局基本上是以珠江為界,珠江東側和西側出現了兩種很有意思的經濟發展模式。東側以東莞為代表,與香港形成了一個“前店后廠”的關系,成為香港轉移加工工業的一個基地,
當年有6萬家香港企業向內地轉移,有4萬家選擇了東莞。而在珠江西側北側,以中山、順德、南海為代表,形成了另外一種發展模式,就是以香港的資訊、訂單、技術為支持,發展物流,發揮當地市場經濟的傳統,企業逐漸“北伐”占領全國市場。也就是所謂的東莞模式、中山模式、順德模式、南海模式,改革開放前廣東四小虎均為農業縣,經濟以農業為基礎,其管理模式也是以農業管理為基礎。
改革開放后,四小虎已迅速發展成為工業大市(區),經濟社會管理的基礎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以工業經濟社會的管理模式全面取代農業經濟社會的管理模式.如今,順德、南海已成為佛山的轄區,東莞、中山為地級市,直接管理科級鎮,東莞,又稱“莞城”,地級市,位于廣州東南、珠江口東岸,南鄰深圳,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
東莞有港澳同胞約120萬人,海外華僑約30萬人,是著名的華僑之鄉,2017年東莞生產總值(GDP)7582.12億元,比上年增長8.1%。東莞制造業實力雄厚,產業體系齊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之一,制造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0%以上,形成以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家具、玩具、造紙及紙制品業、食品飲料、化工等八大產業為支柱的現代化工業體系。
擁有全球500強企業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中山市,廣東省地級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于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出海口,東與深圳市、香港隔海相望,東南與珠海市接壤,毗鄰澳門,北面和西北面與廣州市南沙區和順德市相接,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3450.31億元,比上年增長6.6%。中山在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環境生態保護,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改善人居環境,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綜合協調發展之路,
1983年6月順德,隸屬佛山市。2011年2月廣東省確定佛山市順德區為廣東省首個省直管縣試點,1992年,南海縣建立南海市,廣東省直轄。2002年,南海市降為南海區,為佛山市轄區,四小虎中,順德和南海隸屬于佛山市,成為佛山的市轄區,關于合并是否正確,是否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一直爭論不休。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9549.60億元,比上年增長8.5%,
佛山是一個以工業為主導、三大產業協調發展的制造業名城,“佛山制造”享譽海內外。形成了家用電器、機械裝備、金屬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建材、紡織服裝、電子信息、食品飲料、塑料制品、精細化工及醫藥、家居用品制造等十大優勢行業,民營經濟是佛山經濟的重要力量,是佛山區別于其他城市的主要特征和優勢所在。美的電器、萬和集團、東鵬陶瓷、錫山家具等一批知名企業在佛山設立總部大樓,
2、廣東省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怎么樣?
從數據上說,廣東省富可敵國,但各個城市的發展并不同步,主要集中于珠三角為主,也就是: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珠海、中山局部。目前的政策是把珠三角發展成為大灣區,把發展范圍加大,把惠州、中山、江門、肇慶納入,盡管如此,廣東還是有不少欠發達地區,如:韶關、湛江、茂名、梅州、河源、清遠、潮州、揭陽、云浮等,這些城市的發展水平與內地三線城市沒有多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