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位于河南最南端,距離省會鄭州超過300公里,而距離湖北省會武漢只有不到200公里,在信陽也有很多人到武漢進行工作、生活,甚至是定居在那里。信陽北距鄭州300公里,南距武漢200公里,信陽距離鄭州約330公里、距離武漢約210公里,信陽有不少地方與湖北搭界。
1、信陽會劃到湖北嗎?
感謝邀請,雖然在網(wǎng)上有很多人希望信陽劃歸到湖北,但從目前來看沒有這方面的消息,河南也不能沒有信陽。信陽位于河南最南端,距離省會鄭州超過300公里,而距離湖北省會武漢只有不到200公里,在信陽也有很多人到武漢進行工作、生活,甚至是定居在那里,但信陽屬于河南不僅是當(dāng)代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早在明朝時期,我們就能看到信陽就屬于河南,而清朝、民國也一直沿襲這樣的行政區(qū)劃,這也與信陽的地形有很大關(guān)系,我國的行政區(qū)域劃分很多都是依據(jù)山川河流的走向,而在信陽南部則是大別山脈,是中原地區(qū)的良好屏障,而河南的糧食主產(chǎn)區(qū)也屬于淮河流域,因此信陽自古至今一直屬于河南,
明朝行政圖:淮河流域:現(xiàn)如今,信陽已經(jīng)成為河南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就更沒有理由劃歸到湖北。如今信陽出產(chǎn)的大米占河南大米產(chǎn)量的70%以上,每年的經(jīng)濟總量為2000多億元,也是我國的十大宜居城市之一,并且還是典型的楚文化風(fēng)格,因此是河南一個非常具有特色的城市,總之,我認為既然信陽自古至今一直屬于河南,那么在現(xiàn)代也不會輕易劃歸湖北,并且在中原城市群遠景交通規(guī)劃上還有城際通過信陽,所以河南對于信陽還是非常重視的。
2、信陽離鄭州那么遠,離武漢卻近,為什么被劃入了河南?
河南信陽素有“北方南國,南國北方”之稱,與豫皖鄂三地接壤,信陽北距鄭州300公里,南距武漢200公里。從地理上來看,信陽屬于南方,它是是南方的最北方,并且是北方進入南方的重要門戶,信陽市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被評為十佳宜居城市,整個河南地區(qū)以面食為主,信陽則是“魚米之鄉(xiāng)”,種的也是水稻,信陽的姑娘也很清秀,很難界定信陽人到底是南方的習(xí)性多一些,還是北方的情懷更加濃厚。
其中西南部多為丘陵地帶,新縣,羅山,光山,潢川西部,和湖北文化比較接近,潢川中部以東,固始,淮濱,息縣,口音更接近安徽,無論從地理和文化上來講,與中原地區(qū)文化都有較大的差異,關(guān)于南方和北方的問題,一直很有爭議,又為什么會劃到河南?以秦嶺淮河分界線,信陽與湖北省交界的大別山屬于秦嶺余脈,這就造成了信陽主城區(qū)是在分界線中間,處于不尷不尬的地位。
3、信陽人為啥對不是省會的武漢情有獨鐘,對省會鄭州卻無動于衷?
我是信陽人,畢業(yè)之后在鄭州工作了十余年,信陽作為河南最南端的城市,不能說對省會城市無動于衷,只是在氣候、生活習(xí)慣等方面與鄭州還是有差異的。信陽距離鄭州約330公里、距離武漢約210公里,信陽有不少地方與湖北搭界,聽老一輩人說,好像是很多年前,湖北省想把信陽納入其省,但是河南省不放手。另外,我覺得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河南省其他城市的火車站都歸鄭州鐵路局管轄,唯獨信陽火車站歸武漢鐵路局管轄,
從氣候上說,信陽的天氣與南方更為相似。北方的天氣干燥,特別是進入秋冬季節(jié),一陣風(fēng)吹過,天空中很容易起風(fēng)沙,信陽則不同,氣候相對北方來說,就濕潤了許多,每當(dāng)從鄭州出發(fā),沿著京港澳高速向南行駛,進入信陽地界,打開車窗,能明顯感覺到空氣的清新。在信陽,也刮風(fēng),但很少夾雜沙塵,信陽的年平均氣溫肯定是要高過鄭州的,夏天高溫的天數(shù)也比鄭州多,與被稱為“火爐”的武漢更為近似。
住在信陽的家人經(jīng)常與我通電話,我這邊已經(jīng)換成長袖睡衣了,但是他們還穿著短袖,信陽的冬天也不集中供暖,因為天冷的日子并不是很長,算起來也就一個多月,家里開空調(diào)或電暖氣,也就過冬了。記得今年我回信陽過元旦,家里的溫度計顯示室內(nèi)溫度是16℃,這個溫度肯定是比北方高一些,在飲食方面,信陽是米飯炒菜,武漢也是米飯炒菜,而北方則是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