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話說這個甑糕就是“zèng糕”,但是方言、民俗叫法中其實是讀作“zìng糕,訛作jìng糕”。下面言歸正傳,我們來分享一下甑糕的做法,甑糕是西安以及陜西中部、山西南部比較有名的風味美食,如果你喜歡香甜粘糯的食物,那么甑糕一定會得你的歡心。
1、河南周口的豌豆糕是怎么做的?
周口的豌豆糕是當地非常有名的一個小吃,如果經常是去趕會或者是趕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有好多賣豌豆糕的,而且也是孩子們的最愛,所以說自己小時候也可以說是吃豌豆糕長大的,因為在它的身上包含了自己太多太多的回憶。豌豆糕的做法也是比較簡單的,原料主要是紅豆和綠豆一類的,其中主要是紅豆,將紅豆在鍋里面煮熟,然后將紅豆打碎成糊狀,這個時候需要開始在里面加上冰糖和白砂糖,如果是自己吃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一些山楂糕和蜂蜜等,
等到將冰糖等配料放到了紅豆糊里面之后,就接著熬這鍋紅豆粥,等到冰糖充分融化的時候,這時的紅豆糊也變得稠了一些,然后在里面加上一些紅棗,將它們倒到一個盆里面密封晾干,等到放置上兩天,一盆正宗的豌豆糕就做成了。其實說到小時候的小吃了,豌豆餡絕對算得上一個最愛,但是除了豌豆糕其實還有好些其他的美食,像集市上人家賣的柿餅子、冰糖葫蘆、燒餅加肉、甚至是涼涼皮的,在那個時候自己都是認為是好吃的,
2、怎樣制作甑糕?
甑糕是西安以及陜西中部、山西南部比較有名的風味美食,如果你喜歡香甜粘糯的食物,那么甑糕一定會得你的歡心。說起這個甑糕的名字也有點意思,其實“甑”這個字的正音是讀作“zèng”,最初是指的古時候人們用來蒸飯的一種器具,有成語“甑塵釜魚”就是形容窮苦潦倒,家里炊具里早以斷炊的意思,在普通話說這個甑糕就是“zèng糕”,但是方言、民俗叫法中其實是讀作“zìng糕,訛作jìng糕”。
下面言歸正傳,我們來分享一下甑糕的做法,——美味甑糕——【準備材料】:長粒糯米1斤、蜜棗或者紅棗80克、紅蕓豆40克。【材料預處理】:紅蕓豆特別耐浸泡,所以我們提前一整天就先把它浸泡上;糯米要制作前的6小時左右清水浸泡,泡到米粒沒有特別明顯的白芯的程度;把棗對半切開去核,大紅棗如果比較干不好去核的話,可以上火蒸10分鐘就好去核處理了,
【開始制作】:取一個比較深的平底等深的容器,最下面鋪上大約200克的糯米,然后在糯米上鋪大約40克的棗,棗上面再鋪100克糯米,接著是全部40克的紅蕓豆,然后把剩下的糯米都鋪上去,最后是余下的棗鋪好在最上面;接下來往這個累積了所有食材的容器里慢慢加水,水量基本就是加到與最上面的紅棗持平的程度就可以了。
加好水之后整個容器放入高壓鍋里隔水蒸,高壓鍋蒸大約1小時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取出之后把最上層的棗可以用勺子抹成棗泥,就可以切好拿出來享用了,【相關要點總結】:甑糕的材料確實就比較簡單,并不需要提前加豬油、白糖或者紅糖之類的東西,就是這么簡單純樸的美味,但是糯米最好是選擇長粒的品種,這樣蒸出來才是甑糕應該有的口感,而不是簡單的糯米飯。
甑糕的老做法差不多需要文火一夜才行,咱們現在實在是少有這個精力,所以還是用高壓鍋比較方便快捷,但是糯米和紅蕓豆的浸泡還是不能省的,不然蒸出來口感不好,用蜜棗或者紅棗都可以,蜜棗的甜度比較高,而且不容易吃到棗皮,算是比較方便的選擇,而且又不用去核,可以省事不少。甑糕這個東西雖然特別好吃,但畢竟是糯米、紅棗和豆子做的,所以它的熱量還是很高的,還是趁熱做早餐吃比較好,這樣容易消化吸收一些,也不容易變胖,
3、西安甑糕都有哪些做法?
甑糕,和羊肉泡、涼皮一樣,是陜西的特色美食,陜西的男女老幼沒有不喜歡它的。小時候,聽見街巷傳來那一聲“甑糕”的吆喝聲,我們一群正在玩耍的小伙伴會情不自禁的跑向院門口正宗的西安甑糕,做法復雜,用時也長,在家還真不好做,說說我的簡易做法,1、食材準備:蕓豆浸泡12小時,江米浸泡4-5小時,用手掐一下,蕓豆、江米能掐動就行;紅棗洗凈浸泡后蒸10分鐘,取核;2、裝盆取大小合適的盆,鋪一層準備好的大棗,再鋪層米,米要蓋住大棗后還有一層,接著再鋪一層蕓豆,一層大米,最后再蓋一層紅棗,然后用漏勺淋上水,水要看得見;3、蒸取一蒸鍋,加入足夠多的水,將裝好江米、蕓豆、紅棗的盆置蒸鍋中,大火燒開上氣,轉中火蒸半小時,再小伙悶2小時,關火,半小時后豆香濃郁甜鮮的甑糕就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