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因為香港、澳門的存在,珠三角的發展政策上更加有特點,著名的深圳特區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所以目前省內各個區域發展不是很均衡,但發展都是循序漸進的,未來粵東粵西也會有自己的發展格局。山東、江蘇、浙江發展不均衡與地理位置以及地形的關系很大,山東膠東沿海優勢海權,魯西南深處內陸。
其實不只是廣東,在我國所有省份,基本上發展都不算特別均衡,經濟排名靠前的幾個山東、江蘇、浙江基本都是如此,山東的膠東和魯西南、江蘇的蘇南和蘇北、浙江的杭寧溫與衢麗舟都是如此,只不過廣東省因為珠三角的發展太過強勢所以顯得與粵東、粵西、粵北差距更大。另外山東、江蘇、浙江發展不均衡與地理位置以及地形的關系很大,山東膠東沿海優勢海權,魯西南深處內陸,
江蘇蘇南有長江天然黃金水道,更加靠近我國經濟龍頭上海。浙江杭寧溫也是東部優勢地區,而衢麗舟要么腹地小,要么是群島,但是廣東的地形差距不是很大,粵東、粵西也都是沖積平原且沿海深水良港。其實,表面上看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的地貌相差不大,但是仔細分析還是有所區別的,珠三角處在中心,直插廣東腹地,珠江水系支脈更加廣闊,貿易匯集更有優勢,
而粵東粵西在通往腹地的地形上多山地復雜地形。其實這也是為何當年珠三角的廣州更能作為通商口岸的原因,最后就是政策導向,珠三角沖積平原上在珠江入海口兩岸匯集的城市眾多,而且伶仃洋的水深條件優良,沿岸城市都可以依托水道開展國際貿易。而且當年因為香港、澳門的存在,珠三角的發展政策上更加有特點,著名的深圳特區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所以目前省內各個區域發展不是很均衡,但發展都是循序漸進的,未來粵東粵西也會有自己的發展格局,
2、有人說珠三角不能像長三角一樣帶動周圍省份一起發展,你覺得是怎么回事?
謝邀!朋友們請一起來看下面這三張地圖,這是第一張珠三角的地形圖、第二張是長三角、第三張珠三角規劃圖。看了大家就明白了:珠三角為什么不能像長三角一樣帶動周圍省份一起發展?肯定有珠三角的朋友們會有不服氣,其實沒必要!不是經濟的原因,主要是地理位置使然,更無關人的事,珠三角已經夠了不起了,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5368.7平方公里,總人口5962.67萬人,2017年經濟總量75809.74億元,地均1.37億元/平方公里。
非常之了不起!一、地理位置因素,制約了珠三角對周邊省份的帶動作用從地域面積上來講,長三角覆蓋一市三省,以上海為中心,囊括江蘇、浙江和安徽,而珠三角只是廣東省中南部的一個區域,長三角比珠三角影響范圍更廣是自然的事。長三角位于我國海岸線的中心,由長江、錢塘江與太湖流域構成以平原為主廣闊區域,珠三角位于中國的南部一隅,東西北三面環山,腹地狹小,高山隔斷了珠三角與周邊省份的地理上的聯系。
一條長江穿起中國的東西的繁華所在上海、南京、武漢等,海江直通,海輪西至重慶,長三角坐擁長江黃金水道,向西可以沿江向西部地區施加影響,向東可以通過出海口把產品推向世界。而珠江作為水系,有八大出海口,但無一能使海輪通達省外,嚴重影響珠江的航運功能,抑約珠三角對西南各省的輻射,對比珠江口東西岸,東岸有香港、深圳等的天然深水港口,經濟發展的就快、好,而西岸因沒有深水良港,就沒有對外交往的大工具,經濟發展就相對落后。
二、還是地理位置,制約了珠三角對周邊省份的帶動作用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逼使清政府五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被逼開放成了自由港,因當時交通不便的客觀抑約,事實上西方涉足最深還是交通最為便利和人口最為集中的長三角地區,客觀上造成近代中國的工業、經濟、金融集中在以上海為首的長三角地區。隨著經濟的發展,周邊省份的人口大量流向上海,以致人文相聯、人緣相親,以上海為首的長三角自然而然地影響了外省,
廣州沒有了當年十三行時代的唯一通商口岸的條件,影響力自然就下降,珠三角的影響力自然限制在本省范圍內。另外由于粵語、廣府文化的特殊性,也制約了珠三角與外地、外省的交往,新中國成立,珠三角也沒有多少有實力的工業,并且鐵路、公路等交通運輸相對落后,直至改革開放后,珠三角在真正崛起,外省的民工涌入珠三角,港澳的生活方式也才實實在在的影響了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