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汕頭經濟發展滯后的原因有很多。有一點,僑資對汕頭投資不少的,只是很多人老愛拿汕頭去和珠三比,就汕頭利用僑資的數量和體量,應該會比同為僑鄉的江門多的,但總的來作為經濟特區的汕頭,未來還是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的,我們都很期待汕頭經濟的騰飛,這樣不僅能帶動粵東地區的發展,也能推動廣東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大灣區建設增添動力。
1、為什么汕頭這兩年來經濟發展的如此迅速?
準確來說,經濟并沒有大發展,市容市貌的確這幾年翻天覆地,當然這是補欠賬而已。確切說是陳良賢到汕頭做書記后才開始補城市建設的欠賬,加上亞青會前,一堆基礎建設要跟上,但從創業環境改革上來說,還遠遠未發揮特區優勢,對創新扶持力度不足,未做到培養新稅源,總愛靠大企業。不過也算是往好的方面走吧,至少政務部門事難辦的老問題解決了,不用辦個什么事都要托關系,資料齊全去辦事一般也就十幾分鐘事,
2、汕頭和深圳同時發展,為什么汕頭那么落后?
實話說,潮汕三市協同發展,向著以汕頭為主、潮州和揭陽為次的同城化方向發展會非常有前景,能夠有效地統一規劃,整合資源。不像粵西只能湛江和茂名同城發展,而且整合還比較難,可惜的是,潮汕三市到現在并沒有什么大的動作,可能還要往后推。潮汕三市整合資源十分重要,三市各自的面積都太小了,獨自發展會慢很多,而且上限比較明顯,畢竟基本上不可能如同北京上海那樣有諸多優勢而利用比較小的土地發展起來,
三市加起來的話面積和湛江差不多(這個我沒有具體比較過,不過看起來是差不多的),gdp是湛江的兩倍,前景很可觀。所以我的觀點是,如果優先發展粵東,三市資源整合是一定的,畢竟汕頭不像湛江有那么大的地方,不像粵西這邊,資源優先提供給湛江都沒問題,因為湛江有足夠的地方鋪設產業鏈,就像中科煉化、巴斯夫,這些帶動的產業鏈湛江完全能夠吃得下。
省政府給粵東粵西的項目只能是大型工業項目,像類似格力、華為所在的這些高科技產業省政府不會給的,也給不了,人家也不愿來,而這些大型工業項目帶來的產業鏈要有足夠的土地,其他資源如實驗室、醫院、大學等都是次要,對城市發展帶動相對來說是有限的,遠不如工業項目的帶動作用。所有基礎設施粵西都比粵東慢好多年,有的甚至十幾年,比如高速,動車,高鐵,跨海大橋,跨海隧道,機場!潮汕地區交通現在已經很完善了,高速已經形成小環線了,
還有一點,僑資對汕頭投資不少的,只是很多人老愛拿汕頭去和珠三比,就汕頭利用僑資的數量和體量,應該會比同為僑鄉的江門多的。汕頭的電廠,碼頭,海灣大僑,樓旁,學校僑資背景的大把,工廠也不再少數,都在補短板,粵西現在連高鐵都沒有,粵東和粵北這方面都比粵西好。粵西的話看湛江了(粵西的很多投資都投給湛江了),湛江未來會有五條高鐵,高速也不差,玉湛高速今年通車,南寧到湛江的高速預計明年開工(有的說是今年會開工,雖然這個可能性不大),湛江國際機場22年完工,港口40萬噸那個好像是24完工(這個不太記得了),
相比之下廣佛,深莞各自都市圈占比接近七成。珠中江三市里本來就是珠海經濟最好,gdp最高,醫療教育交通更是如此。省對汕頭的期望比對湛江的期望高,但省在投入上湛江比汕頭高,汕頭—深圳,湛江—廣州,基本上兩個核心廣深分了兩個副中心。汕頭的優勢:汕頭靠近福建、廈門(也是劣勢容易人才流失吧)甚至之后的臺灣(汕頭發展的好隱性能提高的機會)珠海也是核心城市了,但七普數據珠海只有244萬,整個西岸都市圈卻有1426萬人,小馬拉大車(圈內第二高的中山人均GDP還不如全國平均),這個核心可能有心無力,
3、對于汕頭市的發展,你有哪些好的見解?
首先我認為要發展就要先把貴市弄好吸引招商入駐,我認為特別是好多老房子都像危房(不包括有意義的老房子)了,應該做好拆遷工作,路,特別是市區,路很不完善,很多雖說四車道,兩邊都停車,更別說有兩車道的了,禁摩,禁摩也要禁,禁摩同時必須要把交通工具搞好,便利了人才會選擇公交車出行,小公園,我覺得可以規劃成小吃步行街.文化步行街,恢復成當年風光的時候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