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湖北的方言與山東河南的方言是絕然不同的。有陜南的商南縣,因多為皖豫移民,且與河南交界,故說的是河南方言,聽的是豫劇,河南的南陽與湖北的襄陽近在咫尺,但方言基本不一樣,唱豫劇的晉城、長治二地市,其語言與河南濟源市方言差不多,也不屬正宗河南方言。
1、為什么湖北省的方言山東的方言河南的方言說話基本上一樣?
地理位置相鄰。但湖北的方言與山東河南的方言是絕然不同的,河南的南陽與湖北的襄陽近在咫尺,但方言基本不一樣。南陽人愛說中不中,而襄陽人說的是照不照,好不好,行不行,山東與河南湖北其實也不一樣。山東人說人是銀,你這個銀啦。而湖北河南基本和全國多數地方一樣,人就是人而不會說銀,除了很近很近的村連村,鎮連鎮,三個省的土話方言並不一樣,別以個別代替一般。
2、河南有幾大方言?最難聽懂的是哪兒的方言?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說起河南話,我們會想起很多經典的話語。例如一句有味道叫罵:咦,你個鱉孫,還有河南人都愛說的:中在河南話中,也有一些地域的分別。河南省大部分地區都位于為中原官話區,中原官話,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河南話的味道。其中河南有三個地方的方言,和中原官話有點差異,最難懂的,就是林州話了。林州、安陽、鶴壁這一豫北區,就是上圖紅色區域,當地的方言,受晉語影響,再加上這這一片比較封閉,著名的紅旗渠的故事,就是在這里,
就在這個區域,保留下來晉語的味道。舉個例子就能知道林州話的神奇之處的,除了林州話,河南話中和中原官話有較大區別的,就是信陽話了。信陽地區,因為受荊楚文化的影響,方言也有點湖北話的味道,信陽話不僅語速快,還h,f不分。對于大部分河南人來說,信陽話也是比較特殊的,更多河南歷史文化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3、哪些省份和地區的方言類似河南話?全國大概多少人說河南話?
此題目,在我回答地緣文化與豫劇或河南方言時,已多有涉獵,這里再補說一下,首先說,河南方言,應指以開封和鄭州一帶的方言(這兩地也有細微區別)。而豫南之信陽南部一帶方言,為豫卾交叉之方言,有湖北方言味,焦作與濟源話,帶有山西方言味,洛陽老城區個別字的吐音,有的也難以聽懂,如:饃、坡、灣、玩,發音不是常讀音。
這些雖然也算是河南方言,但不能代表正宗河南方言,我在表達上述觀點時,一些網友表示反對,稱許昌、周口、商丘、洛陽、南陽方言才能代表。但我仍堅持“只有開封、鄭州方言才可代表“的觀點,理由是:一是開封是古代多個朝代的都市,在1954年以前還是河南省會。可以說,長時間是河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最有代表性,
而鄭州現在是全方位的中心,離開封又很近,現在正在實行鄭(州)汴(開封)一體化。二是豫劇強調用河南方言來唱,而豫劇的最早發源地是在開封,因而,開封話,在豫劇里被視為正宗、規范。其次說哪些地方說河南方言,應當說,除晉東南4地市外的中原文化圈的范圍內,皆說河南方言。其包括:冀南之邯鄲、邢臺,魯西(南)之菏澤、聊城(以及濟寧之部分縣、市),皖北亳州、宿州、淮北等4地市,蘇北的徐州等3地市,鄂西北的襄樊、老河口、十堰等縣、市,其方言雖與開封話有細小差別,但總體上屬于中原官話的河南方言區,
這些地方都是唱豫劇的地方。有人說,中原經濟區的人都說河南話,這話不準確,一是河南話里有許多方言:二是中原經濟區有的就不說河南話。比如:山西運城、臨汾屬于中原經濟區,但說的和陜西關中話差不多,唱的戲是蒲劇,有點秦腔味,就是唱豫劇的晉城、長治二地市,其語言與河南濟源市方言差不多,也不屬正宗河南方言。還有,開始方案為中原經濟區的江蘇徐州,最終因為已是環渤海經濟區,國務院考慮再三而未有批準,
徐州雖然最后沒有劃入中原經濟區,但說的與河南方言基本一樣,唱的是豫劇。另外,還有陜南的商南縣,因多為皖豫移民,且與河南交界,故說的是河南方言,聽的是豫劇,以上相臨的近二十個地市的200多個縣、市,約一億多人,加上河南本省一億人的85%的8500萬人,共計1.85億人,除過上述相臨之地,還有移民集中地的說河南話者,如:陜西的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以及延安市黃龍縣(唯一的劇團是豫劇團〉,有資料稱河南移民有8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