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知道哪些人容易得精神分裂癥,進而進行有效的預防是否就能減少得精神分裂癥的風險了。社會上很多人認為“內向的人容易得精神分裂癥”,其實這種說法是比較主觀的,以上是目前醫學上對于精神分裂癥病因的研究,所以,目前的說法認為精神分裂癥屬于多病因導致的精神疾病。
1、哪些人容易得精神分裂癥?
哪些人容易得精神分裂癥?如果能知道哪些人容易得精神分裂癥,進而進行有效的預防是否就能減少得精神分裂癥的風險了。題主的想法很積極,這樣正是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的話題,遺憾的是,到目前,對于精神分裂的發病原因,仍然沒有明確結論。可以確定的是,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屬于高危人群,精神分裂癥的患者中,近親者發病率比其他人群高數倍,而且血緣關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近親中,以父母和同胞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患病率最高。
電視劇《歡樂頌》里面,女主因為弟弟患有精神疾病,所以一直擔心自己也會瘋掉,其實是符合科學依據的,社會上很多人認為“內向的人容易得精神分裂癥”,其實這種說法是比較主觀的。我們不否認,從心理學角度,有一些人的確存在性格上的缺陷,比如:焦躁易怒、謹小慎微、過分敏感、糾結、多疑、經常歪曲他人好意,這樣的人群在臨床的確可能更容易患某種精神疾病,但卻未必是導致精神分裂癥的直接原因。
根據目前的理論,認為精神分裂癥發病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一,腦內神經遞質異常:這其中包括多巴胺的異常、谷氨酸的異常等等;二,社會因素:主要指個體生活的環境因素,這一點最早可以從母孕期是否存在感染開始追溯,以及后來的性格形成、周圍環境的變化、應激事件的刺激等等;三,精神分裂癥的病人,是身體哪里發生變化了嗎?答案是有可能,
近年來通過分裂癥的大量研究,發現患病個體,經腦核磁檢查大多有以下變化:腦室擴大、腦皮層、額部和小腦結構變小,除此皮質厚度變小、腦溝回增寬、腦重量減輕等。但是,這些也僅僅是在部分死亡患者機體上查找到的共性,倘若作為發病原因,我們仍無法直接的進行篩查或研究,綜上,精神分裂癥目前病因不明,但考慮與遺傳因素、后天的環境因素、軀體因素等相關。
2、精神分裂癥病因是什么?精神分裂癥可以治好嗎?
精神分裂癥病因是什么?精神分裂癥可以治好嗎?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很復雜,而且目前來講,國際上都沒有統一說法,留下來的都是一些假說,包括精神分裂癥在內,很多精神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一直都是研究者們眼中的重要課題。根據假說,考慮與以下因素有關一、遺傳因素:這個無需多說,對于直系血緣中有發病者,子女或晚輩屬于發病的高風險人群;二、神經生化方面:這就涉及到之前我反復說的神經遞質方面的學說1、多巴胺功能亢進:假說認為,由于中腦邊緣系統的多巴胺功能亢進導致患者過分警覺,繼而出現了激惹、幻覺和多疑的表現;2、谷氨酸假說:有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谷氨酸化合物水平升高;3、綜合以上2點,第三種假說認為多巴胺和谷氨酸的不平衡造成了精神疾病的發作,
三、環境因素:包括患者的心理因素和軀體因素。心理因素:即患者對于常規事物的反應和應對能力;軀體因素:很多軀體疾病可能繼發精神障礙,如腫瘤細胞、梅毒、癲癇等可能侵犯腦神經,造成精神失常,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導致,四、CT、核磁掃描下,大腦結構的改變:通過研究發現,很多精神分裂癥的患者在CT、核磁掃描下存在這樣的變化:腦室擴大、腦溝增寬、腦皮層、額部和小腦結構變小。
以上是目前醫學上對于精神分裂癥病因的研究,所以,目前的說法認為精神分裂癥屬于多病因導致的精神疾病,能治好嗎?精神分裂癥屬于慢性病程,具有致殘性,但不代表患病后每個個體都會預后不良。這同樣取決于很多因素決定,比如發病的年齡、是否及時就醫、家族遺傳史、病前性格特征等等,具備以下特點,提示病情可能預后不良:1、具有家族遺傳史的個體;2、發病年齡小,預示著可能預后欠佳;3、發病緩慢、隱匿的,相對來說較急性起病的預后要差‘4、具有性格缺陷的:如偏執、孤僻、遇事容易極端、具有明顯暴力傾向的,甚至符合某種人格障礙的患者;5、符合精神疾病的診斷,同時又合并了某些物質濫用的個體;6、發現較晚,未能及時治療,甚至導致疾病進入衰退階段的;7、文化程度偏低的,同樣也是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