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年例是粵西地區最有民間傳統文化的節日,茂名年例的來源有多種的傳說。廣東粵西的湛江、茂名、陽江甚至廣西靠近茂名地區的廣西玉林下轄北流都有年例,在這些地方,都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茂名年例的主旨是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年例是一個很奇特的節日,各村各地有同一個一節日名稱,都叫年例,但年例的日期卻不同,尤其是相鄰的不同姓的大村,基本不可能年例期相同。
1、湛江和茂名,哪里的年例更隆重?
各有千秋,年例在粵西各地習俗各不相同,而相對于隆重當屬原清代高州府地區。雖然吳川在湛江管,但老一輩在說解都會帶上高州府等名詞,而年例在我吳川素有“年例大過春節”的說法,所以在吳川當地,吃才是最重要。晚上宴請在吳川年例當屬重頭戲,吳川人特別注重年例宴席的“表現”,他們舍得全年掙錢在年例花錢,手頭拮據的也要擺一、兩臺宴請親友,而闊綽人家花幾萬甚至十數萬元擺十臺、幾十臺,全席山珍海味是更是常見事情,而吳川年例宴席豐盛更是聞名粵西,
家家戶戶基本一年賺來的錢幾乎全用在了年例上,而菜式不斷改變,除傳統的炸子雞、魚丸、腰卷、八寶飯、五香扣肉等菜式外、名貴菇類、大蝦、水魚、海參、帶子、白鯧、鮑魚、雞包魚翅湯也是年例常見之菜式,有的還有清蒸大龍蝦、原盅雪蛤,幾百元一瓶的茅臺、五糧液等名酒和軒尼詩、XO等洋酒,甚至每人一盅冬蟲草原盅燉品也上了年例的餐桌。
2、茂名地區的年例你認為是好風俗嗎?
廣東粵西的湛江、茂名、陽江甚至廣西靠近茂名地區的廣西玉林下轄北流都有年例,只是茂名地區有年例的地方最多。年例是一個很奇特的節日,各村各地有同一個一節日名稱,都叫年例,但年例的日期卻不同,尤其是相鄰的不同姓的大村,基本不可能年例期相同,在這些地方,都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這一天,做年例的村莊,都會舉行熱鬧的游神、擺宗等儀式,請戲班唱戲,舉辦各種娛樂活動,村民則家家戶戶,做豐盛大餐,廣邀親朋戚友來家里歡聚,客人越多主人越高興,
(年例游神)年例有點像西南地區一些少數民族的長街宴。更像海南的軍坡節,據說,年例與軍坡節均是源于紀念粵西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有“嶺南圣母”之稱的俚族領袖冼夫人,各村軍坡節也是節日名稱相同日子不同。(年例準備上菜一場景)這種風俗,歷史源流很遠,即使過了這么長時間,各種歷史環境發生發生過很大變化,但它一直存在,
它經受過種種考驗,說明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原因。據老一輩的人說,在上世紀,年例被作為陋習,被革除過,還被作為“破四舊”破除過,曾有一些時期禁止做年例,有些村被派人在村口攔著,不許外人進入參加年例,但早幾年,年例又被廣東省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被承認,但在近年,又被認為其中那些大吃大喝的行為,屬于浪費,因而在一定人員范圍內禁止參與。
3、你們了解茂名年例嗎?
茂名年例是粵西地區最有民間傳統文化的節日,茂名年例的來源有多種的傳說,《茂名市志》記載:“‘年例’唯粵西鑒江、羅江兩江流域的村落所獨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年例是當地傳統民間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的活動”,實際上,茂名年例是民間把春節、元宵節、廟會,也包括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在內的綜合節日。
城鄉各地村民以社廟為單位,按各自原定的日子集資舉行祭社盛典,以祈風調雨順,年豐人壽,俗稱“做年例”或叫“祭社”,時間一般頭尾三天,頭一天叫起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茂名市的年例日因各地而有所不同,俗話說:各地鄉村各地例,其中茂名市高州市沙田四大年例園最有代表性,抬神船出游,場面壯觀,人山人海,連中央電視臺,省港澳電視臺都來拍攝成了專題節目播放。
茂名年例只要是在高州,化州,吳川,電白,茂南等地區,首先從高州石鼓鎮良文塘村碰沖村年初二開始,一直到高州市平山鎮的二月十幾結束,過去也有些鄉村做番秋年。茂名市的年例,有人說是民間紀念南國圣母冼夫人而設置,每地的年例期是各地的廟宇建成的日期,因為民間為了紀念冼夫人的豐功偉績而廣建宇廟,冼太廟,茂名年例的主旨是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