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7月,魯迅在廣州再次編輯,增加了小銀和后記,1928年9月改名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重溫往事》,發表于《莽原半月刊》,這五篇短文和北京創作的另外五篇短文構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創作1926年2月至11月,朝花夕拾出版于1927年。
1926年9月,魯迅接受廈門大學的聘用,南下任教,但他只在廈大待了四個多月,因為他發現廈大的空氣和北京一樣臟。魯迅在這里看到了知識分子的各種丑惡嘴臉,對他們進行了無情的攻擊。雖然魯迅不喜歡廈門大學,但他專心于他的課程,這些課程很受學生的歡迎。魯迅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后,寫了許多作品,包括五篇散文:《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父親的病》、《索驥》、《藤野先生》和《范愛農》。這五篇短文和北京創作的另外五篇短文構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出版于1927年。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述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的書,配有圖片。其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讀《二十四孝》的感受入手,重點講述了讀《老賴娛親》和《郭巨葬子》兩個故事引起的強烈反感,生動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中國對兒童的憐惜成為文壇上的重要作家。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后,魯迅寫下《紀念劉金標和珍》等文章,憤怒聲討反動政府的無恥行徑,遭到反動政府迫害,不得不過著流浪生活。先后住過山本醫院和德國醫院。
3、 朝花夕拾 背景簡介150字"朝花夕拾"創作1926年2月至11月。后來,1927年7月11日,他寫了后記,“朝花夕拾”原名《重溫往事》,發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魯迅在廣州再次編輯,增加了小銀和后記,1928年9月改名為“朝花夕拾”,該書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被列為作者編纂的《未名新編》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由上海北方新出版社重新編排出版。這本書的封面是陶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