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鎮建設方面,武漢的變化也是蠻大的。我的童年,是在武漢漢口江岸區比較熱鬧的地段度過的,想講述的兒時記憶很多,只能挑一點現在年輕人也許還不知道的趣事聊聊,到晚上有賣唱的,變魔術的,說書的,鐵路里和鐵路外的人講話口音是不同的,鐵路里講的是正宗漢腔,鐵路外講的是鄉里話,所以有些鐵路里的人瞧不起鐵路外的人,現在的小孩基本上都是講普通話了。
1、外人眼中的湖北,是個什么樣子的?
一個江蘇人眼里的湖北人說句實在話,好久沒有接觸過湖北人了,十年前,去過武漢,宜昌,去過西陵峽,對湖北留下深刻印像,對湖北人也印象很好。一,湖北人熱情好客,初到武漢,分不清南北,武漢的路我覺得比上海還要難分辨南北東西,坐車從武昌到漢口,再到武昌,大橋上走來走去,方向都搞不清了,加上武漢的地名很有意思,什么傅家坡,劉家灣的,有點大家族的聚居地味道,初次見面的劉女士接待了我,熱情介紹了武漢的景點,邀我游東湖,中午還帶我去武漢理工對面的九龍大酒店就餐,臨走,還要買點鴨脖子土特產給我帶著,被我阻止,因為,我還要去宜昌,
到宜昌已經是晚上九點,但宜昌那邊接待我的人一直在等著,我記得是在珍珠路上的一家部隊賓館,那么晚湖北的朋友還在等我,讓我十分感動,第二天,還派車專門帶我去看了西陵峽,看了三峽大壩,看了西陵峽大橋,回頭又看了葛洲壩,中午也是拿出當地的特色菜肴熱情接待,印象很深的是吃了好幾種魚,說都是江魚。二是武漢人重視文化教育,
湖北人文化大省,湖北是先秦時期楚國的地域,楚辭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近代,張之洞武漢興辦實業的同時,也開辦了許多學校,今天,武漢擁有有多個高校,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在國內名頭很響,湖北的大學數量國內領先。
2、在從沒來過武漢的朋友眼里,武漢是座什么樣的城市?
2016年高考結束,陰差陽錯的來到了武漢,說實話,真的受不了,太熱了,一下火車,潮熱悶熱的那種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我想著還要待四年,一種絕望的感覺頓時彌漫上來,剛來武漢那兩天和爸媽逛了黃鶴樓,滿滿的都是失望,加上對飲食的不習慣,感覺對這個城市越來越失望了,后悔自己為什么來這個地方,當時在我看來,武漢到處都是那種城中村和爛尾樓,武漢人說話嗓門特別大,聽著跟罵人一樣,坐個地鐵公交車特別擠,感覺好多人素質低下轉眼開學了,軍訓,上課,周末也會出來逛,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有一天晚上,坐輪渡從漢口到武昌,在長江上漂,看著長江兩岸,瞬間感覺這個城市特別親切,一切都很迷人兩江三岸,造就了這個城市,去漢口那邊,有很多民國時期的建筑,站在那里,一瞬間有回到民國的錯覺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就在武漢待了一年,慢慢的發現自己能適應好多東西了,甚至喜歡上了武漢的過早文化,氣候居然能適應了,也有點喜歡聽老武漢講話,去看武漢的老房子,沒錯,那些老房子,見證著武漢的崛起!去年國慶節,同學過來玩,在長江大橋那邊,熱的他渾身冒汗,我一笑了之,想起了一年前的自己,人嘛,總是會改變。
武漢這座城市,待習慣了,你還是會愛上它,嘴頭上說著不喜歡,但心里還是愛上了這個地方,有時候看到聽到有些人說武漢,我感覺很可笑,沒來過,你何來資格評論?在武漢認識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情,人生中很重要的幾年也在這兒度過,一切的一切,終生難忘。也許將來會離開武漢,無論如何,武漢帶給我很多美好的回憶,我肯定會想念學校三塊五一碗的熱干面,想念重油燒麥,還有戶部巷后邊的烤豬蹄,
也許還會坐一次長江輪渡,吹著江風,在汽笛聲中,從武昌漂到漢口,再逛一逛江漢路,看一看民國風的建筑,再看一看那些承載著老一輩武漢人精神的老房子,或許幾年以后已不復存在武漢,第二個家,一百多萬大學生的第二個家,不管別人怎么說,她還是如同母親一般養育著三鎮一千多萬人,有朝一日,她肯定會復興,會崛起,滿載著所有人的希望,走向未來!Wuhan,differenteveryday!以上都是發自內心的想法,歡迎評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