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獨對幾個經濟大省四強以后的城市,廣東并不比江蘇、山東、浙江有優勢。廣東除了珠三角的幾個城市外,其他的城市都比較落后的,廣東雖然講粵語的城市很多,甚至為主流,不過不說粵語的城市也很多,但因為有廣州和深圳兩個一線城市的存在,高度提升了廣東的整體影響力和經濟實力。
1、廣東有哪幾座城市很少人講粵語?
廣東雖然講粵語的城市很多,甚至為主流,不過不說粵語的城市也很多。廣東有三大民系,即廣府、潮州和客家;也是同時有三大主流方言,即廣府話,即粵語、廣東話或者廣州話;潮州話,或者俗稱潮汕話;還有就是客家話,廣東話即粵語,主要流行于廣州市、肇慶市、佛山市、珠海市、東莞市、中山市、云浮市、茂名市、陽江市,這是粵語的主要流行地區。
少說粵語的地區主要就是韶關市、清遠市、湛江市和惠州市屬于客家話粵語混雜地區,韶關市和清遠市的市區和一些縣城流行粵語,而下面鄉鎮農村流行客家話,湛江市則是廣東唯一一個閩語和粵語混雜區,湛江市區和吳川縣廉江縣遂溪縣大部分地區流行粵語,其中廉江部分地區也流行客家話,而遂溪縣部分、海康縣和徐聞縣則流行閩語。惠州市則只在博羅龍門部分地區是粵語客家話混雜區,惠東縣部分屬于閩南語,其它地區以客家話為主,
廣東哪個城市經濟比較落后?其實廣東除了珠三角的幾個城市外,其他的城市都比較落后的。廣東最富有的幾個城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惠州、中山,其他城市都比較落后,以粵西、粵東、粵北為落后地區。從這個表格可以看出,深圳、廣州、佛山、東莞四市加起來高達65295.2億元,而廣東全省GDP9.73萬億元,所以這四個城市的GDP占到了全省的67%,其他17個市只占到了33%的比重,
這些城市放在中國,其實算很落后的了。導致現狀的原因有哪些?一、產業布局問題廣東的工廠基本全在珠三角,其他地區很少有工廠,有也是一些小型的工廠,拉不起一個地區的GDP,最近十來年,廣東政府重視非珠地區的工廠問題,把廣州的一些工廠轉移到粵西或粵東,但是往往很多工廠轉過去后不久就會死亡,這跟當地政府有很大關系。
二、觀念問題,我是來自粵西茂名的,在我們那邊,青年基本不會在家呆著,從小我們就有一種觀念,長大后要去大城市發展,所以我們那邊的勞動力,基本都在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打工,家里只有中老年人在,這些人對當地的GDP起不了太大作用。其實說簡單點,就是粵西、粵東、粵北地區的勞動力全部匯集到了珠三角地區,如果把這些勞動力看成是GDP,那么就是本來應該屬于粵西、粵東、粵北的GDP給了珠三角,所以造成了一些地區GDP特別高,一些地區GDP特別低,
3、廣東哪個城市的小生意好做些?
2018年底廣東常住人口11346萬人,繼續居全國首位,“人口紅利”仍然存在,珠三角地區城市群的人口集聚度繼續加大。數據還顯示,2018年末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為7115.98萬人,做小生意的前提是人流量,廣東工業發達,提供很多就業和創業的機會,吸引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從這一點來看廣州,深圳,東莞,佛山都有潛力。
市場大,流量足夠多,最重要的就是選擇做什么,在哪里做,比如說服裝,餐飲,零售,或者擺地攤買水果小吃類。拿我個人在市橋開服裝店的經歷來說:服裝對門面位置的選擇非常重要,其次是自己的店對客戶人群定位要清晰,男裝,女裝,童裝,老年裝,針對性的拿貨,廣州有白馬,十三檀,天河等服裝批發市場,店面裝修,自身推銷技巧都非常重要。
4、經濟第一的廣東省,全國前50強城市,為何占了4個城市?
因為珠三角和非珠差距很大,前四GDP總量就高達65295.8億,占了全省經濟總量的67.1%,是其他17地市總和的兩倍還多,因此非珠城市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出眾,四強遙遙領先也就不足為奇。從經濟規模來看,第五名惠州相較第四名東莞就已經腰斬,何況還有珠海這樣的袖珍強市,平時大家認為廣東非常發達,其實概念是局限于珠三角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