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斑點病防治要點加強田間管理,及時追肥,增施磷、鉀肥番茄斑點病害,番茄斑點病主要為害葉片,初生綠褐色水浸狀小斑點,而后病斑逐漸擴大,邊緣黑褐色,中間灰褐色,直徑2~3毫米,病斑圓形或近圓形,病斑周圍形成不規(guī)則形黃化區(qū),后期病斑中間穿孔,葉片黃化枯死或脫落,每10天~次,連續(xù)2~3次,能有效防治番茄斑點病豇豆斑點病影響品質,豇豆斑點病該怎么防治。
番茄斑點病主要為害葉片,初生綠褐色水浸狀小斑點,而后病斑逐漸擴大,邊緣黑褐色,中間灰褐色,直徑2~3毫米,病斑圓形或近圓形,病斑周圍形成不規(guī)則形黃化區(qū),后期病斑中間穿孔,葉片黃化枯死或脫落。病原菌為番茄匍柄霉,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進行初侵染,發(fā)病后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氣流傳播,進行頻繁的田間再侵染。病菌喜高溫高濕環(huán)境,氣溫20~25℃,相對濕度90%以上有利于發(fā)病,連陰雨后的高濕條件下以及葉面結露時最易發(fā)病。管理粗放,植株生長不良病情加重。①加強管理重病地與非茄科蔬菜,如瓜類、豆類蔬菜實行2~3年輪作。高畦栽培并覆蓋地膜。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避免氮肥施用過量。有條件者可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采法特菌肥,合理灌溉,避免澆水過量,棚室澆水時間要選擇在上午,以便有充足的時間放風排濕。②清潔田園及時摘除病葉,徹底清除病株殘體
田間識別為害葉片,病斑圓形或近圓形,赤褐色,斑面生同心輪紋,后期中央部灰白色,斑面散生黑色小粒點。豇豆斑點病發(fā)病原因病菌隨病殘體留在地上越冬,第二年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為害,繼在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在植株生長期間再侵染。高溫、高濕、植株生長衰弱發(fā)病多。本病多侵染中下部成熟葉片,嫩葉很少發(fā)生。豇豆斑點病防治要點加強田間管理,及時追肥,增施磷、鉀肥
3、番茄斑點病怎樣防治番茄斑點病主要為害葉片,初發(fā)病生褐色環(huán)疽狀斑點,后擴大為近園形或長橢園形黃褐色病斑,直徑直0.3~1.5毫米不等,病斑外緣有黃色暈圈子,中部具有明顯柴褐色輪紋。濕度高時病斑表面生暗灰色霉菌,嚴重時葉片死凋落。防治措施:1.農業(yè)防治,合理密植,通風降濕;避免偏施氮肥,應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時排水;清潔田園,清除病殘物。2.藥劑防治,在發(fā)病初期用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量500倍液噴霧,每10天~次,連續(xù)2~3次,能有效防治番茄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