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品讀這些飽經風霜的老建筑時,你會為曇華林里那些曾經的風云人物而深深感動,這里的一磚一瓦依舊是老武漢人揮之不去的記憶。歷史上的曇華林是指與戈甲營出口相連的以東地段,46年,武昌地方當局將戈甲營出口以西的正衛街和游家巷并入統稱為曇華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襲至今這條街的建筑風格比較特別,中西合璧建筑,,街道里面各式各樣的咖啡店,都有自己獨特的裝修風格到底曇華林值得一去嗎。
1、武漢曇華林好玩嗎?
曇華林是湖北武漢武昌區糧道街的一個老街區,位于武昌城東北部,地處城墻內的花園山北麓和螃蟹岬之間。1861年漢口開埠后,曇華林一帶逐漸形成華洋雜處、比鄰而居的地域特色,各流派建筑于此,中西文化交匯,令人嘆為觀止。穿行在曇華林蜿蜒的小巷深處,數十處百年以上的近代歷史建筑盡收眼底,圣誕堂、仁濟醫院、瑞典領事館、文華學院等外國經典老建筑,讓人仿佛伸手即可以觸摸到歷史的脈搏,
2、武漢曇華林值得去嘛?
感謝邀請,正好上周年假休息去了曇華林我來回答曇華林:形成于明清兩代,全長1200米,坐落在武漢武昌區的老街。歷史背景:歷史上的曇華林是指與戈甲營出口相連的以東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當局將戈甲營出口以西的正衛街和游家巷并入統稱為曇華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襲至今這條街的建筑風格比較特別,中西合璧建筑,,街道里面各式各樣的咖啡店,都有自己獨特的裝修風格到底曇華林值得一去嗎?請關注梁Vv游記我專門做了一期視頻介紹曇華林,可以通過視頻更全面的讓大家了解曇華林。
3、為什么說參觀游覽武昌曇華林,就是閱讀欣賞一段讓人深深感動的歷史文化?
對于“參觀游覽武昌曇華林,就是閱讀欣賞一段讓人深深感動的歷史文化”這句問話,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大文豪雨果說:“建筑是用石頭寫成的史書。”可以說位于武昌的東北角,東起中山路,西至得勝橋的曇華林老街,全長不過1200米,但這條老街上遺留下的老建筑卻有著非同凡響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這條看似普普通通的街區,居然集中了數十處百年老建筑物:教堂、醫院、學校、名居、花園等等,
這些百年前的老建筑物雖然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滄桑,卻在歷史的長河中依舊折射出它們的光澤和心酸。當你品讀這些飽經風霜的老建筑時,你會為曇華林里那些曾經的風云人物而深深感動,這里的一磚一瓦依舊是老武漢人揮之不去的記憶,十一期間專程去尋訪了武昌曇華林老街,幾個代表性的老建筑分享如下:仁濟醫院西式教會醫院,是最早為英國基督教倫敦會慈善機構楊格非和中華基督教會創建的醫院,也是近代西方醫院傳入武漢后保存完好的醫院。
仁濟醫院原名英國倫敦教會醫院,這所醫院與一位英國傳教士楊格非的名字聯在一起——1861年,該教士在與曇華林臨近的戈甲營建禮拜堂,爾后開設診所和義塾為教眾和附近的居民服務;7年后,傳教士將診所和義塾遷至曇華林并加以擴建成;1883年正式改名仁濟醫院。醫院的建筑是中西合璧式樣的磚木結構,既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廊柱,又有中國式樣的下沉回廊,附樓石拱門的浮雕圖案也很別致,
文華書院文華書院由美國圣公會創辦于1871年10月20日武昌,初為男童寄宿學校,名叫文惠廉紀念學堂,中文校名為文華書院,英文名BooneMemorialSchool。1890年增設高中,成為六年制完全中學,1901年翟雅各任院長之后,發展迅速,1903年又增設大學部,逐步發展成文華大學。
1924年改名為華中大學,1951年組建公立華中大學,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華大學的化學、國文兩系與私立華中大學等高校合并成立華中高等師范學校(即華中師范大學)。1953年定名為華中師范學院,1985年學校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一直至今,文華書院校址在武昌曇華林街111號,現址湖北中醫藥大學。
校內存有大量的歷史建筑,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位于武漢市第十四中學內,系國初年的學校建筑。1938年,國共合作,政治部遷入武漢,三廳在此成立,郭沫若任廳長,屬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直接領導,在此薈萃了文化界精英300多人,三廳當時的用房大多已毀,僅存磚木結構二層樓房一幢,為當年工作人員住房,十四中校園為湖廣總督林則徐興建的豐備倉遺址,1903-1907年,張之洞先后開辦公立小學和中學堂,1912年為省立第一中學,現產權屬第14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