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經保守治療,服用抗痛風藥物多年痛風石未溶解,可以取痛風石;如果為了降低體內的尿酸池,控制痛風反復發作,可以取痛風石;如果因為痛風石直徑>1.5cm且降尿酸治療一直無效,可以取痛風石;如果因為痛風石已經影響關節功能給生活造成不便,可以取痛風石;如果眼看著痛風石就要撐破皮膚,尿酸鹽結晶將要流出來,可以取痛風石;如果痛風石破潰和(或)繼發感染,傷口經久不愈,可以取痛風石;如果痛風石正在壓迫神經、血管和肌腱,可以取痛風石;如果痛風石影響美觀有礙觀瞻,可以取痛風石。
1、求問!痛風石可以清除嗎?可以治愈嗎?
可以采取手術治療,不過這個治愈可能性極低的,因此術后還需要配合治療建議,可以注意看中醫后服用中藥調理,平時低嘌呤飲食,多喝水,適當鍛煉,控制體重,也可以服用降尿酸藥物治療。除了飲食控制,避免尿酸升高之外,經常活動關節,沒事多活動手指和腳趾,膝蓋和肘部,做做伸展運動,會有效的趕走尿酸結晶在關節處的沉淀,
2、痛風是如何發展為痛風石的?
痛風石,說白了,就是尿酸在身體各個部位的皮下組織沉積的結晶。這樣的結晶需要時間的沉淀,而且隱秘在皮下悄悄堆積不為人發現,如果你想知道痛風是如何發展為痛風石,請先跟隨我首先了解尿酸鹽是如何沉積在體內的。了解完后,如果你是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比較好的方式還是先去做個相關檢查,在痛風石被肉眼可見前就發現它,消滅它,
我是成都西部痛風風濕醫院痛風科醫生劉良運,今天我們就從尿酸的沉積說起,介紹痛風是如何發展為痛風石的。痛風的罪魁禍首是尿酸痛風在本質上就是高尿酸血癥引起,高尿酸血癥并不等于痛風,也不能確診和排除痛風,長期的高尿酸血癥終于有一天導致發生了鉆心的痛,那是因為尿酸鹽結晶在關節部位沉積;醫學定義是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
許多高尿酸血癥患者終生不發作痛風性關節炎;反之,一部分痛風患者在關節炎急性發作期,血尿酸水平正常,大致比例如下:5%~12%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最終會發展成痛風;1%的痛風患者血尿酸始終不高;33%的痛風患者急性發作時血尿酸不高。尿酸鹽是如何沉積在關節部位造成痛風的?我們可以先看看關節的結構和組成,大家都知道,骨與骨之間的連接部分就是關節,關節包括關節面、關節腔和關節囊三部分。
關節面:兩根相鄰的骨頭相接觸的部分,它們表面覆蓋著一層光滑的軟骨,軟骨富有彈性,可以減少運動時的摩擦,還能緩沖震動和沖擊,關節囊:是很堅韌的結締組織,把相鄰兩根骨頭緊緊地包裹起來,關節囊內表面為滑膜層,它會分泌滑液,減少運動時的摩擦。關節腔:關節面和關節囊包起來的空隙,物理常識告訴我們,液體中濃度太高,溶質就會析出形成晶體。
這樣的常識同樣適用于尿酸鹽沉積在關節的原理,痛風讓人痛的,就是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并且被人體識別后的反應。當血液中的尿酸值高到420μmol/L,就無法被溶解尿酸鹽就會形成結晶鹽,然后隨著血液流到身體的軟組織中,當然,關節部位的軟組織也不能幸免,尿酸鹽結晶在全身并不均與分布,而是有它喜歡“居住”的地方,以關節為主,尤其是血液循環欠佳的關節和容易受冷的部位。
這些沉積在軟組織的尿酸鹽結晶平時倒相安無事,但是一旦外界誘因干擾或體內嘌呤和尿酸緩解出現波動,尿酸鹽結晶越來越多,引起守衛人體健康的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白細胞注意,為了溶解尿酸鹽結晶,它們釋放出各種炎性物質,急性痛風才會發作,關節才會出現紅腫熱痛難受的炎癥,等到體內的環境重新風平浪靜后,尿酸鹽結晶還會在關節軟組織中潛伏,或者等待“援軍”,慢慢凝結成團,形成痛風石。
痛風石是尿酸形成的疙瘩通常認為,慢性痛風常常需要經歷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的急性間歇性痛風期,而在慢性痛風階段,痛風石的形成則是這個時期的主要標志之一,痛風石性痛風的特征便是在結締組織中包括關節結構中鑒別出固體尿酸鹽(痛風石)沉積,可伴隨著最終破壞性關節病變的發展,也經常伴隨著繼發性的退化性改變。一旦出現痛風,尿酸鹽池也會慢慢擴大,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軟骨、滑膜、肌腱、軟組織與其他地方而形成痛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