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湖南 > 岳陽市 > 魯肅墓,魯肅墓 怎么跑到武漢龜山了

魯肅墓,魯肅墓 怎么跑到武漢龜山了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0-21 18:59:01 編輯:岳陽本地生活 手機版

1,魯肅墓 怎么跑到武漢龜山了

岳陽是真墓。 漢陽是衣冠冢。 我是武漢人,說話實事求是,不偏向本地的。
相信自己的判斷吧

魯肅墓 怎么跑到武漢龜山了

2,魯肅死后葬在哪里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病逝,享年四十六歲。孫權親為舉辦喪事,并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孫權始終不忘魯肅在東吳政權創立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他對公卿們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于事勢矣”(《三國志·吳書·魯肅傳》)。魯墓地至今說法不一,據《帝鄉紀略》、歷代《泗州志》、《泗虹合志》記載:“魯肅臨淮人。《三國志》:肅卒于臨淮,明嘉靖中其碑尚存。”歿后歸葬故里,此屬常理。根據舊志推論,魯肅墓已沒于泗洪縣臨淮鎮南境的洪澤湖中。魯肅故里臨淮鎮糧管所院內現仍保留“子敬泉”井一口,該井位于池塘正中,上置角亭,井水高于井外池水二尺許,為一奇觀。 魯肅172—217),字子敬,身高約合現今1.8米,臨淮東城(今安徽定]東南)人,三國時期東吳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軍有方,名聞遐邇,而且慮深思遠,見解超人。《三國演義》將其塑造成一個忠厚老實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這是錯的。魯肅出生時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魯肅家中異常富有,但由于祖輩無人出仕為官,魯肅的家庭雖然資財豐足,但并不屬于士族階層,只是那種在地方上有些勢力的豪族。據考,魯肅體魁貌奇,少時就胸有壯志,好出奇計,且愛擊劍騎射。魯肅性格好施舍別人。由于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講兵習武。晴天,偕眾往南山(今江蘇盱眙山的古稱)射獵,陰雨,則聚眾講習兵法,以此練習武藝。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橫征暴斂,豪族大地主瘋狂兼并土地,農民大量逃亡,成為流民。在這民不聊生的情況下,中平元年(184)爆發了黃巾起義,東漢王朝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東漢王朝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封建割據勢力不斷擴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亂。此時的魯肅不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錢財,出賣土地,以周濟困窮,結交賢者。為此,深受鄉民擁戴。時周瑜任居巢長,聞魯肅之名,帶數百人來拜訪,請他資助一些糧食。當時,魯肅家里有兩個圓形大糧倉,每倉裝有三千斛米,周瑜剛說出借糧之意,魯肅毫不猶豫,立即手指其中一倉,贈給了他。經此一事,周瑜確信魯肅是與眾不同的人物,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札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系。當群雄相互爭奪的混戰將要擴展到魯肅家鄉時,為了避害,魯肅舉家遷居東城。當時的東城,為袁術的轄地。袁術聞其名,請他出任東城長。但魯肅發現袁術部下法度廢弛,不足與成大事,率百余人南遷到居巢投奔周瑜。南遷時,他讓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強悍的青年在后。袁術得知魯肅遷居,急速趕來阻攔。魯肅排開精壯人等,張弓搭箭,對追兵說:“你們都是男子漢,應該明白大勢。方今天下紛紛離亂,有功,得不到賞賜,無功,也受不到責罰,為何要逼迫我呢?”說著,命人將盾牌立在地上,遠遠開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一方面估計憑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魯肅順利到達居巢。不久,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魯肅與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見到孫策后,孫策很賞識魯肅。后來,魯肅的祖母去世,他回東城去辦理喪事。劉子揚是魯肅的好友,寫信給他,信中說:“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還迎老母,無事滯于東城。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余,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魯肅同意了劉子揚的意見,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當即整頓行裝,欲投奔鄭寶。正巧周瑜已經把魯肅的母親接到了吳郡,魯肅去見他,把劉子揚的建議和自己的打算都對他說了。時孫策已經去世,孫權仍住在吳郡。周瑜勸魯肅留下來,他說:“昔馬援答光武云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于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三國志·吳書·魯肅傳》)。魯肅從其言。周瑜馬上向孫權推薦魯肅,說他有才干,可為輔佐之臣。并且建議孫權應該多方搜羅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孫權立即約見魯肅,與其交談,非常高興。等在場賓客起身退出時,魯肅也告辭而出。但不一會兒,魯肅又被孫權悄悄領了回來,合榻對飲。孫權對魯肅說:“今漢室傾危,四方云擾,孤承父兄余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魯肅答:“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后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孫權又說:“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張昭認為魯肅不夠謙虛,多次非議詆毀他,說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孫權卻對魯肅另眼相看,非常器重。他厚賜魯肅,使魯家的富有程度達到了舊時的水平。魯肅盡力輔佐孫權,每遇大事,他都參贊謀劃,且思深慮遠,有過人之明。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命甘寧西攻江夏,斬太守黃祖,然后準備奪取荊州。曹操本無暇南顧,如今見孫權攻取江夏,唯恐其攻取荊州,養成羽翼。于是在七月份開始南征,集結大軍于南陽。同年八月,劉表病死。魯肅向孫權進言:“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說完,魯肅提出代表孫權去荊州吊喪,了解情況。孫權批準了他的請求。魯肅剛到夏口,聞曹操已向荊州進兵。魯肅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獻出荊州降曹,劉備準備南撤渡江。魯肅當機立斷,去找劉備。在當陽長阪(今湖北當陽境內),魯肅與劉備相遇。魯肅說明了孫權派自己來的使命,然后和劉備共論天下形勢,并問劉備準備到哪里去。劉備說想去投奔蒼梧太守吳巨。魯肅說吳巨是個沒有作為的庸人,勸劉備不要去依靠他。接著,詳細述說孫權的情況和江東的實力,勸劉備與孫權聯合,共拒曹操。劉備聽了魯肅的分析,決定并力抗曹。劉備率部進駐夏口(今湖北漢口),派諸葛亮隨魯肅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孫權得知曹操準備渡江東侵,召集眾位將領商議,將領們都勸孫權降曹。唯魯肅不發一言。孫權起身入廁,魯肅跟到屋檐之下。孫權知他要單獨表述意見,就拉著他的手說:“卿欲何言?”魯肅回答說:“魯肅說:“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孫權聽完,嘆息道:“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三國志·吳書·魯肅傳》)。時周瑜正在外地,魯肅勸孫權將他召回。周瑜歸來,更堅定了孫權的抗曹決心。孫權授權周瑜,讓他主持戰事,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周瑜運謀劃策。終于在赤壁大敗曹兵。大戰結束,魯肅先行歸來。孫權聚集眾將,大張旗鼓地迎接他。魯肅進殿拜見孫權,孫權起身向他示敬,并對他說:“子敬,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魯肅趨前幾步,搖頭說:“未也。”眾人聞之,無不愕然。魯肅就座后,才徐徐舉鞭說:“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更以安車軟輪征肅,始當顯耳”(《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孫權聽后,開懷大笑。此后愈加倚重魯肅,把他稱作自己的鄧禹。赤壁戰后,劉備派人謁見孫權,請求借荊州。呂范等將領勸孫權扣留劉備,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陳說此意。唯魯肅從全局考慮,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以孫劉聯合,共同抗曹。魯肅說:“您(孫權)固然神武蓋世,但曹操的勢力太大了。我們剛剛占有荊州,恩德信義尚未廣行于民眾。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去安撫百姓,實是上策。因為這樣一來,曹操多了一個敵人,我們多了一個朋友。”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曹操聞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的消息時,正在寫信,震驚之下,落筆于地。周瑜病危,寫信給孫權,推薦魯肅代替自己。信中說:“當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憂,愿至尊先慮未然,然后康樂。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近在公安,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宜得良將以鎮撫之。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隕踣之日,所懷盡矣”(《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孫權采納了周瑜的建議,當即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接替周瑜統領部隊。周瑜私屬部隊四千多人,以及原來的奉邑四縣,全都轉歸魯肅所有。魯肅開始時駐守江陵,后移兵下駐陸口。威望恩義,大行于眾,部屬增加萬余人,被任命為漢昌太守、偏將軍。十九年(214年),隨孫權攻破皖城,改任橫江將軍。在此之前,益州牧劉璋法度綱紀頹敗廢弛,周瑜、甘寧等人曾勸孫權借機攻取蜀地。孫權就此事征詢劉備的意見,劉備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假意對孫權說:“備與璋托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愿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于山林”(《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孫權答應了劉備的請求。然而,后來劉備卻向西進軍,圖謀吞并劉璋,留關羽鎮守荊州。孫權明白劉備的意圖后,勃然大怒,罵道:“猾虜乃敢挾詐”(《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對劉備深為不滿。時魯肅與關羽鄰界統兵,疆土犬牙交錯,多次發生磨擦。魯肅顧全大局,總是以友好的姿態安撫雙方。劉備平定益州,孫權請劉備歸還荊州中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肯。孫權派呂蒙率軍進取,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堅守不降。劉備得知,親自引兵五萬從成都趕回公安坐鎮,派關羽率軍三萬爭奪三郡。孫權也從秣陵進駐陸口,派魯肅率領一萬人屯守益陽,和關羽對抗。魯肅為了大局,邀請關羽相見,提出各自將兵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將軍們各帶單刀赴會。魯肅做出決定后,他部下將領怕出變故,勸魯肅不要輕蹈險地。魯肅毫無畏懼,他說:“事到今日,應該把話說清。劉備辜負國家,是非尚未論定。關羽又能怎么樣呢?”毅然赴會。會上,魯肅數次指責關羽:“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魯肅話音未落,荊州方面的一將說:“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魯肅當即大聲喝叱,辭色嚴厲。關羽此時也操刀而起,對那人說道:“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三國志·吳書·魯肅傳》)!用眼光示意那人離去。單刀會沒有結果,雙方僵持不下,戰爭一觸即發。時曹操進攻漢中,劉備害怕失去益州,派人跟孫權講和。雙方議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孫、劉休兵罷戰。魯肅死后,孫權評價他有二長一短:“子敬東來,致達于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后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后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失二長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孫權肯定了魯肅的榻上策和赤壁戰前的主戰意見,但由于歷史的局限性,對借荊州問題進行了翻案。其實,孫權的指責是不公正的。在曹、劉、吳三家鼎立紛爭的局勢中,唯獨魯肅始終不渝地堅持孫劉聯盟,這是因為他看到了聯盟的維持與鞏固,關系到江東生死存亡的長遠利益,這是他目光遠大的過人之處,也是孫權、周瑜、呂蒙、陸遜不如魯肅的地方。魯肅死后,孫權派呂蒙襲取荊州,孫劉聯盟完全破裂,而吳、蜀也最終被各個擊破,隨之滅亡。魯肅一生的活動,證明了他是江東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也只有魯肅才配稱得上戰略家。裴松之《三國志注》引《吳書》說,魯肅為人方嚴,寡于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嚴整,禁令必行。雖在軍陣,手不釋卷。又善言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后,肅為之冠。現在看來,這評價頗為得體公允。歷史評價陳壽:①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家富於財,性好施與。②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于時議者莫不疑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三國志》陳評孫權:①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②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③后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后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子敬答孤書云: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恕之,不茍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④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與一語,便及大計,與禹相似,故比之。——《三國志》《吳書》: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后,肅為之冠。周瑜:①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②魯肅忠烈,臨事不茍,可以代瑜。——《三國志》孫元晏:斫案興言斷眾疑,鼎分從此定雄雌。若無子敬心相似,爭得烏林破魏師。——《吳?魯肅》周曇:輕財重義見英奇,圣主賢臣是所依。公瑾窘饑求子敬,一言才起數船歸。——《三國門?魯肅》王夫之:身任天下之重,舍敦信而趨事會,君子之所賤,抑英雄之所恥也,功隳名辱而身以死亡,必矣。欲合孫氏于昭烈以共圖中原者,魯肅也;欲合昭烈于孫氏以共拒曹操者,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終身而不易。子敬以借荊資先主,被仲謀之責而不辭;諸葛欲諫先主之東伐,難于盡諫,而嘆法正之死。蓋吳則周瑜、呂蒙亂子敬之謀,蜀則關羽、張飛破諸葛之策,使相信之主未免相疑。然二子者,終守西吊劉表東乞援兵之片言,以為金石之固于心而不能自白,變故繁興之日,微二子而人道圮矣。②然而肅之心未遽忿羽而墮其始志也,以義折羽,以從容平孫權之怒,尚冀吳、蜀之可合,而與諸葛相孚以制操耳。身遽死而授之呂蒙,權之忮無與平之,羽之忿無與制之,諸葛不能力爭之隱,無與體之,而成謀盡毀矣。肅之死也,羽之敗也。操之幸,先主之孤也。悲夫!——《讀通鑒論》

魯肅死后葬在哪里

3,三國魯肅墳墓在哪

魯肅墓在我國有三處,一處是湖南省岳陽市墓址;一處是江蘇省鎮江市墓址;一處是湖北省武漢市墓址。到底真的墓葬在哪,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三國魯肅墳墓在哪

4,揭秘魯肅死因真相

魯肅怎么死的 揭秘魯肅死因真-相 《三國演義》里,曹操聽說管輅善于占卜,于是召見了他,請他給吳蜀兩家占卜,管輅占卜的結果是蜀有病犯境、吳失一大將。曹操派人打探,結果馬超出陽平關進攻漢中,而東吳大都督魯肅病故。 真實歷史中,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魯肅病逝,享年四十六歲。孫權親為舉辦喪事,并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孫權始終不忘魯肅在東吳政權創立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他對公卿們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于事勢矣。”魯肅遺腹子魯淑長大后,歷任昭武將軍、都亭侯、武昌督、假節、夏口督,他治軍嚴整, 有才干,于274年病逝,由其子魯睦承襲爵位并統領兵馬。 魯肅簡介 中文名:魯肅 別名:子敬 出生地: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 性別:男 國籍:中國 去世年月:公元217年 主要成就:為孫權策劃天下大計 聯劉抗曹 代表作品:《榻上策》 官職:漢昌太守、橫江將軍、大都督 相關典故:單刀赴會 出生日期:公元172年 民族:漢族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杰出戰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蕩,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于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后,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周瑜逝世后,孫權采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余人。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后,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此后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人物生平 相識周瑜 魯肅生于漢靈帝建寧五年(172年)。由于祖輩無人出仕為官,魯肅的家庭雖然資財豐足,但并不屬于士族階層,只是那種在地方上有些勢力的豪族。 在他降生不久,父親去世了。魯肅靠祖母撫養長大,這樣的生活經歷培養了他的自治能力。青少年時期的魯肅,心懷開闊,善于思考,具備一定的政治眼光。早在董卓之亂前,魯肅就看到東漢帝國內部蘊藏著嚴重的危機,預感天下將要大亂。為了在變動中能夠有所作為,魯肅努力習武,他的劍法和騎術都很出色。他不再花精力去治理家業,卻把許多土地賣掉,用這些錢財賑濟宗族鄉親和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逐漸地,魯肅在家鄉有了較大的威望和號召力。他召募不少青壯年作為部曲家兵,并常常以射獵的名義,到離東城不遠的南山講武習兵,訓練他們的戰斗能力。 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占據揚州地區(今長江下游和淮河之間)的袁術為加強對自己轄區的控制,極力收買地方勢力。二十六歲的魯肅被袁術委任為東城長。也是在這一年,魯肅結識了在居巢為長的周瑜。 魯肅和周瑜的相識,是從周瑜向他借糧開始的。漢末軍閥混戰時期,農業生產遭到很大的破壞,糧食緊張成為十分突出的問題。靠和平方式向別人借糧一般很難達到目的。但魯肅對于周瑜的告貸,卻毫不猶豫。他將自己儲糧的一半——整整一囷三千斛大米,全數送給周瑜。魯肅的慷慨相助,使周瑜非常感動。通過接觸,他了解到魯肅是個了不起的人才,遂與魯肅結成摯友。后來,他們這種親密的關系從未間斷過。 周瑜勸說魯肅和他一起脫離袁術,改投孫策。周瑜雖說是袁術的部屬,但對他已喪失信心,認為袁術成就不了大的事業。所以,他堅決拒絕袁術要他擔任將軍的任命,主動到居巢為長。周瑜企圖從居巢順路東進,去找正在江東開疆拓地的舊友孫策。 魯肅愿意和周瑜同行。為便于行動,他必須把部屬撤離東城,南就居巢。臨行前,他對宗親部曲動員說,現在朝廷已經癱瘓,到處兵荒馬亂。我們所處的淮泗地區是兵家必爭之地,住在這里,人身安全很難保證。我聽說,江東地區沃野千里,民富兵強,不知道你們肯不肯同我一起到那片樂土上去呢?經過他的勸說,大約有三百多人愿去江東。出發時,魯肅命令老弱婦孺走在前面。他親率部分強壯的男子負責斷后。按照漢代的法律,國家編戶沒有自由遷徙的權力,魯肅南下的行動是違法的。州里負責巡邏的騎兵聞訊后,追趕上來阻止他們。魯肅一面讓前面的人放慢速度,一面命令其他的人做好戰斗準備。魯肅告誡追騎說,現在是亂世,群雄角逐,朝廷軟弱無力,有功者不會受獎,有過失的也沒人懲辦。你們為什么要苦逼我們?說完之后,魯肅在路旁樹起一面盾牌,一箭即將盾牌射穿。追騎們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又害怕動起手來,未必是魯肅的對手,于是便退走了。當年,魯肅隨從周瑜到達江東,定居在曲阿(今江蘇丹陽)。 建安五年(200年),魯肅的祖母去世。為把祖母的棺槨還葬家鄉祖墳,他返回了東城。在東城,魯肅收到一個朋友的來信。來信邀請魯肅投奔占據巢湖的鄭寶。巢湖在東城以南,靠近長江,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很好。鄭寶擁眾萬余,尚有很大的發展余地。魯肅到達江東后將近兩年,一直沒有受到孫策的重視,很不得志。這次他接受朋友的邀請,決定從曲阿迎出母親,到鄭寶這里來。 鼎足江東 返回曲阿后,魯肅發現江東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孫策被殺,其弟孫權控制政權。由于母親已被周瑜接到吳郡(今江蘇蘇州),魯肅便由曲阿趕到吳郡,并把自己的打算告訴周瑜。周瑜反對魯肅的北行計劃。這時,在孫權的新政府中,周瑜掌管著軍國大權。孫策死后,江東形勢一度相當混亂,只是靠著周瑜等人的全力支撐才逐漸穩住局面。正在為孫權搜羅人材的周瑜,當然不能把魯肅放走。周瑜引用東漢大將馬援的“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的話告誡魯肅,對于不了解的人不要輕易投奔。他向魯肅介紹說,孫權是個很有作為的領袖人物,善于聽取不同意見,注意吸收容納各方面的人材。追隨孫權,將來一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魯肅并不愿意離開江東,聽到周瑜的勸告,也就放棄了北行的念頭。 不久,周瑜把魯肅推薦給孫權。孫權很快會見了他。經過交談,孫權對魯肅的見識十分贊賞。在辭退別的賓客以后,孫權單獨把魯肅留下來,不拘禮儀地合坐在一張床上,一邊喝著酒,一邊議論著國家大事。席間,魯肅向孫權提出了“鼎足江東”的榻上策。他認為,孫權急于仿效齊桓公、晉文公圖霸王之業的設想是不現實的,因為曹操已取得控制漢帝的有利地位。漢室已不可能恢復,曹操的力量也不能根本鏟除。魯肅為孫權提供的對策是:割據江東,等待時機。利用曹操無暇南下的機會,進攻劉表,占據荊州,然后建號稱帝,逐步奪取天下。魯肅指出,由于北方“多務”,也就是說存在著許多不安定因素,有些麻煩事不易處理,曹操統一全國的目標很難實現,于是為江東出現割據政權提供了有利條件。魯肅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在許多觀點上是一致的。兩者同樣比較準確地把握了當時的客觀形勢,并提出了遠大的政治目標。具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力和政治眼光的政治家,在三國時期除這兩人外還是不多見的。而魯肅榻上策的提出又比隆中對早了七年。 魯肅受到孫權的信任和重用,引起江東政權中某些特權人物的反感。當時,資格最老、勢力最強的張昭屢次詆毀魯肅,說他“謙下不足”、“年少粗疏”,建議孫權不要使用他。孫權知道魯肅的本領,沒有聽信這些讒言,依然尊重他,并把魯肅比作是東漢的開國功臣鄧禹。 促成聯盟 建安十三年(208年),基本削平北方的曹操,企圖乘勝南進,一鼓作氣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這年七月,曹操帶領著號稱八十萬的大軍星夜兼道進攻劉表。八月,曹軍尚未到達荊州,劉表突然病死。消息傳到江東,魯肅立即向孫權要求以吊喪的名義出使荊州,目的是聯絡寄寓在荊州的劉備,合力破曹。魯肅認為,荊州地處長江中游,與江東接壤。這里沃野千里,物產豐富;外帶江漢,內阻山陵,形勢險峻,易守難攻,不但是富庶的魚米之鄉,也是兵家必爭的南北要沖。占據荊州意味著抓著了奪取天下的關鍵。魯肅分析說,劉表死后兩個兒子互相爭奪,荊州政權內部出現嚴重分-裂,劉備實際已成為這一地區唯一的政治代表。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合作得好,就聯合他們共抗曹操;如果他們之間的矛盾不易調和,再另作打算。曹操大兵壓境,現在說服劉備及爭取劉表的部屬比較容易成功。但若不迅速趕到荊州,延誤了時間,就會被曹操占先一步。孫權同意這個建議,立即派他出使荊州。 當魯肅到達夏口(今湖北漢口)的時候,曹操大軍已攻到荊州地界。魯肅聽到消息后,星夜兼道,加快速度,準備搶到曹操的前頭。但是還是遲了,接替劉表在襄陽(今湖北襄樊)擔任荊州牧的劉琮已經投降曹操,而這時魯肅才剛剛趕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劉琮降曹,事先沒有和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北)的劉備打招呼。直到曹操到達宛城,劉備才得到通知。劉備倉皇南逃,準備撤到糧械儲備比較豐饒的江陵城。曹操不愿劉備據有江陵,迫不及待地親率騎兵進行追擊,在當陽(今湖北荊門南)把劉備的隊伍打散。 魯肅在當陽找到了處境狼狽的劉備。魯肅向劉備詢問今后的去向。劉備回答說,想到蒼梧(今廣西梧州)去投奔在那里擔任太守的老友吳巨。魯肅勸阻劉備說,吳巨處地偏僻,沒有作為,遲早會為人所吞并,不是托身的地方。他介紹了江東的實力和孫權的為人,指出劉備只有聯合江東抗曹才有出路。在當陽,魯肅還結識了劉備的謀士諸葛亮。諸葛亮也是主張孫劉聯盟的人,兩人見面后非常投緣,很快成為知心朋友。劉備接受魯肅的意見,放棄投吳巨的計劃,改向東行。沿途與部將關羽的萬余水軍和劉表另一兒子劉琦所率的萬余人會合,退守到樊口(今湖北鄂城)。他派諸葛亮隨從魯肅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商討兩方聯盟的大事。 正在這時,曹操給江東送去了恐嚇信,聲言要與孫權決戰。面對曹操的氣勢,以張昭為首的朝臣嚇破了膽。他們認為,曹操操縱皇帝,政治上占主動地位;占據荊州后,獲得劉表大批水軍,并控制了江東的上游,江東無力對抗又無險可恃,只有迎降曹操一條道路可走。本來孫權對戰勝曹軍就缺乏信心,他“擁軍在柴桑,坐觀成敗”(《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看著劉備被曹操追得團團轉,沒有打定主意,投降派的議論更把他搞得舉棋不定。魯肅堅決反對降曹,力圖使孫權樹立起抗曹決心。他對孫權曉以利害,明以是非,勸孫權不要聽信投降派的議論。他說,這些人要斷送孫權的事業。迎降曹操,對一般朝臣沒有損失。魯肅用自己舉例說,我魯肅要是投降曹操的話,曹操一定會按照我在家鄉評定的品級,分派我擔任州官或者郡官。他指出,如果孫權投降曹操,曹操會因為無法安置而不能容忍他。魯肅一針見血的勸告,終于使孫權轉變了態度。孫權拔刀砍去奏案的一角,警告群臣說:“誰再敢說迎降曹操的話,和這個案桌一樣。”魯肅向孫權推舉杰出的軍事家用瑜擔任抗曹主帥。當時周瑜奉命出使鄱陽,未在江東。魯肅請求急速將他招回,作抗曹的軍事準備。 周瑜到達柴桑,支持魯肅的主張。他幫助孫權分析當前的形勢,指出曹操是可以戰勝的,從而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并將糧船齊備的三萬水軍交托給他們,逆水直上迎擊曹操。 這年九月,孫劉聯軍在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礬山)以少勝多,大破曹軍。赤壁大勝使江東政權進一步鞏固,曹操的勢力暫時被壓回北方。功勞卓著的魯肅返回江東,孫權為表彰他,特意用最隆重的禮節歡迎。儀式結束后,孫權親熱地對魯肅說,子敬,我親自為你下馬扶鞍,這樣的殊禮,你該感到榮耀了吧?然而,魯肅的回答,不但使孫權感到意外,而且使在場的人無不大驚失色。他冷淡地表示:“我不覺得榮耀。”當坐定以后,魯肅從容地說:“我希望您的威名震動天下,能夠實現統一全國的大業。到那個時候,您派車子來接我,我才感到榮耀呢!”孫權終于明白了魯肅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用激將法提醒孫權,不要為眼前的勝利所陶醉,應該時時刻刻不忘統一天下的政治目標。 荊州讓爭 赤壁之戰后,曹操雖然暫時停止南下的軍事行功,但是他與孫權之間的力量對比,并沒有發生改變。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北方的實力都遠遠超過江東。這時,劉備也逐步在荊州站穩了腳跟。他先后取得長江以南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劉備勢力在荊州的發展,成為孫權西進的障礙。面對兩方面的威脅,采取何種對策是赤壁戰后江東政權必須迅速解決的重大問題。恰巧劉備親到江東拜謁孫權,要求把江東占據的荊州土地劃歸他來管轄。于是,在如何處理荊州的決策上,江東政權內部出現分歧。周瑜反對借荊州給劉備,主張用美人計把劉備軟禁在江東。將軍呂范也勸孫權把劉備扣著不放。一場孫、劉兩家之間的火并迫在眉睫。只有魯肅堅持不同意見,反對因土地問題破壞聯盟。他認為,曹操的“威力實重”,仍是江東的主要敵人。借給劉備土地,等于為曹操樹立一個對手,為自己增加一個盟友,可以分散、轉移曹操對江東的兵力,避免被各個擊破。借劉備土地,孫權并不情愿,然而魯肅的分析說服了他。孫權認識到鞏固同劉備的聯盟是當務之急,也看到采取極端手法對待劉備,不一定能達到目的。他答應將長江以南的南郡土地借給劉備。孫權借地給劉備的事情傳到北方,當時曹操正在寫文章,這個消息給予他極大的震動,竟然驚得他失手把筆掉在地上。原來,赤壁戰后,曹操最擔心的是劉孫聯盟的繼續和鞏固。 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江東著名的軍事家周瑜病逝。臨終前,周瑜推薦魯肅接替自己的職務。孫權尊重周瑜的遺愿,也相信魯肅的`能力,于是任命他為奮武校尉,并把原屬周瑜統率的軍隊和所享受的奉邑,盡數劃歸魯肅掌管。最初,魯肅駐守江陵,后改屯陸口(今湖北嘉魚西南)。魯肅為人嚴肅認真,生活儉樸。他治理軍隊十分強調紀律,講究一絲不茍。所以部下能夠做到“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三國志·吳書·呂蒙傳》)。魯肅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使在繁忙的軍務活動中,他仍然手不釋卷,因此無論是談話,或是寫文章,他的見解都要比別人深刻得多。人們公認,魯肅是繼周瑜之后最善于治軍、最有謀略的統帥。這一年年底,孫權提升他為偏將軍,改任漢昌太守。 建安十九年(214年)閏五月,孫權攻破曹軍的重鎮皖城(今安徽潛山縣),取得重大的勝利。魯肅參加了這次軍事活動。皖城之役不久,西方傳來劉備攻陷成都,占據益州的消息,孫權十分吃驚。在赤壁戰后,孫權曾有西進益州的打算。為此,他曾寫信探詢劉備的態度。劉備欺騙孫權說,占據益州的劉璋與他是宗室親戚,他不會攻打劉璋,也不能坐視孫權攻打益州。劉備還在江陵、秭歸等處布設重兵,阻止孫權的軍隊通過。但不久,劉璋邀請劉備幫助他對付張魯,劉備立刻留下諸葛亮、關羽守荊州,自己親率大軍進入益州。這是建安十六年的事情。三年之后,劉備與劉璋反目,終于奪占益州。孫權發覺自己受到劉備的捉弄,非常氣憤。他派遣諸葛瑾出使益州,向劉備索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回答說,他正攻打涼州,涼州打下后,一定將荊州全部歸還江東。孫權知道劉備并沒有歸還荊州的誠意,又在敷衍他。不久,他委派的三郡新太守也被關羽陸續驅趕回來。孫權決定報復,一面派遣呂蒙等人強行攻取三郡,一面命令魯肅屯守巴丘(今湖南岳陽),防備關羽的救援。 呂蒙連陷三城,激怒了劉備。建安二十年(215年)五月,他親由益州趕到荊州的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命令關羽率軍奪回三郡。魯肅進駐益陽(今湖北益陽),堵住了關羽南下的道路。關羽是劉備最倚重的大將,雖忠義剛直,但驕矜自信,不善于處理同江東之間的關系。劉備入川后,關羽經常在邊界地區制造一些摩擦事件。魯肅以大局為重,一般都采取忍讓、友好的方式進行處理,力求邊界和平,避免由此導致聯盟的破裂。這次雙方陳兵對峙,魯肅針鋒相對,不讓關羽在軍事上有任何便宜可占。同時,他仍想通過同關羽的說理斗爭,維持聯盟。因此,他主動邀請關羽到約定的地點進行會談。魯肅的部屬擔心對方下毒手,不愿他同關羽會面。魯肅勸慰大家,今天的事情,應該當面講清。劉備是有愧于我們的。誰是誰非沒有判斷清楚,關羽不敢貿然下手。會談的時候,雙方各把兵馬安排在百步以外,魯肅只帶領幾個部將,佩掛單刀赴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單刀赴會”,只不過主角不是文藝作品中的關羽,而是魯肅。關羽說,赤壁之戰劉備親臨前線,不能白辛苦一場,得到荊州是應該的報償,指責江東索要荊州是沒有道理的。魯肅反駁說,當初與劉備在當陽會面的時候,劉備帶領的人馬比一個校尉領的還少。那時候,你們狼狽極了,只打算遠遠逃命,對荊州連想也不敢想。我們可憐你們沒有立腳之地,不吝惜我們血戰取得的土地,借給了你們。劉備以怨報德,占據益州后,還賴著荊州不還。我們只要三郡,你們也不肯答應。作為一個普通人都不肯自食其言,何況像劉備這樣的一個領袖人物呢?一席話,把關羽說得面紅耳赤,無話對答。恰巧這時,劉備聽說曹操要進攻漢中,害怕益州有失,慌忙遣使向孫權求和。孫權也自感兵力不足,取勝把握不大,便同意媾和。雙方重新修好結盟,簽訂以湘水為界中分荊州的條約。長沙、江復、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屬劉備。 奪得荊州三郡后,魯肅仍然與關羽和平共處,并勸說呂蒙不要挑起戰爭。他認為,只要曹操存在,江東就要受到他的威脅,孫劉兩方的敵人是共同的,聯盟只能鞏固,不能破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病故,只有四十五歲。孫權為魯肅致哀,并親臨他的安葬儀式。遠在益州的諸葛亮,也為魯肅的去世表示哀悼。魯肅死后,孫權評價他有二長一短:“子敬東來,致達于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后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后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失二長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孫權肯定了魯肅的榻上策和赤壁戰前的主戰意見,但對借荊州問題進行了翻案。其實,孫權的指責是不公正的。魯肅始終不渝地堅持孫劉聯盟,是因為他看到了聯盟的維持與鞏固,關系到江東生死存亡的長遠利益,這是他目光遠大的過人之處。魯肅一生的活動,證明了他是江東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活動家。 歷史評價 陳壽:①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家富于財,性好施與。②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于時議者莫不疑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三國志》陳評 孫權:①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②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③后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后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子敬答孤書云: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恕之,不茍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④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與一語,便及大計,與禹相似,故比之。——《三國志》《吳書》:肅為人方嚴,寡于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后,肅為之冠。 周瑜:①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②魯肅忠烈,臨事不茍,可以代瑜。——《三國志》 孫元晏:斫案興言斷眾疑,鼎分從此定雄雌。若無子敬心相似,爭得烏林破魏師。——《吳?魯肅》 周曇:輕財重義見英奇,圣主賢臣是所依。公瑾窘饑求子敬,一言才起數船歸。——《三國門?魯肅》 王夫之:身任天下之重,舍敦信而趨事會,君子之所賤,抑英雄之所恥也,功隳名辱而身以死亡,必矣。欲合孫氏于昭烈以共圖中原者,魯肅也;欲合昭烈于孫氏以共拒曹操者,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終身而不易。子敬以借荊資先主,被仲謀之責而不辭;諸葛欲諫先主之東伐,難于盡諫,而嘆法正之死。蓋吳則周瑜、呂蒙亂子敬之謀,蜀則關羽、張飛破諸葛之策,使相信之主未免相疑。然二子者,終守西吊劉表東乞援兵之片言,以為金石之固于心而不能自白,變故繁興之日,微二子而人道圮矣。②然而肅之心未遽忿羽而墮其始志也,以義折羽,以從容平孫權之怒,尚冀吳、蜀之可合,而與諸葛相孚以制操耳。身遽死而授之呂蒙,權之忮無與平之,羽之忿無與制之,諸葛不能力爭之隱,無與體之,而成謀盡毀矣。肅之死也,羽之敗也。操之幸,先主之孤也。悲夫!——《讀通鑒論》 王士楨:將相江東美,英風壓上流。魯公最忠烈,慷慨借荊州。 黎東方:孫權下面,懂得政治、深知非聯絡劉備便不能抵抗曹操,以保持江東的“獨立王國”,進一步問鼎中原的,只有魯肅一人。——《細說三國》 白壽彝:魯肅始終不渝地堅持孫劉聯盟,是因為他看到了聯盟的維持與鞏固,關系到江東生死存亡的長遠利益,這是他目光遠大的過人之處。魯肅一生的活動,證明了他是江東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活動家。 龍步根:東吳謀臣魯肅,不僅具有一個大政治家的膽略、卓識和政治的、軍事的和外交的才能;而且還具有不為一已私利,忠誠于國家大業的可貴品質。因此,在三國眾多英雄人物中,東吳的魯肅可說是叱咤風云的“人杰”了。“推魏氏百勝之舉,開孫權偏王之業,威震天下,名馳四海”。在那個精英薈萃的時代,為東吳立下了不朽的勛業。但這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三國演義》中,卻被寫成一個忠厚而略顯平庸的長者,成為諸葛亮和周瑜之間斗智的陪襯,這是不符合歷史的真實性的。②魯子敬的這種高貴品德,不正是人們感到魯肅形象的可親可敬嗎?這非周瑜、張昭所能及也。——《大政治家魯肅與“吳中對策”》 張大可:魯肅是東吳名將,他有智有勇,堪與周瑜媲美,若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恐較周瑜還略勝一籌;但在《三國演義》中、戲劇舞臺上,魯肅恰似一位仁慈的長者,忠厚有余,才智不足,經常為周瑜、諸葛亮斗智施謀所戲弄,顯出一副愚相,然而,《三國演義》和戲劇舞臺,都是藝術創造,不是史實記載,從藝術角度看,可稱生花妙筆,若從史學角度講,可是歷史的顛倒和歪曲。曾在歷史風云變幻中活躍一時的魯肅,他的心計絕不后人。《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贊他“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吳書》說他“善談論,能文屬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魯肅》傳及裴注)。這才是史家的實錄。——《三國人物評傳》 尹韻公:諸葛亮和魯肅一樣,都是三國時代最有眼光的杰出外交家。——《孫權傳》 周思源:魯肅大智大勇、臨危不懼、多謀善斷、坦蕩豪爽、能言善辯、堪稱一代豪杰。——《正說三國人物——魯肅》 易中天:魯肅是一個很俠義,很豪爽的人……而且魯肅也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的人。——《易中天品三國·隆中對策》 曹錕撰寫的銘文:距今1698年,漢建安二十二年,東吳水上將軍魯肅卒于斯,巴陵人思其德而葬之于斯。余在岳陽,過其冢下,想見其為人,為之徘徊留連不去。舊冢有亭,褻不容人,余從而修葺之,而為之銘曰:公德于斯,卒于斯,而葬之于斯。嗚呼,公足以千古! 墓碑對聯:扶帝燭曹奸,所見在荀彧上;侍吳親漢胄,此心與武侯同。 《魯肅墓》:年少粗疏未可輕,榻邊視畫最分明。直將諸葛同心事,空被張昭識姓名。大業竟從身后定,豐碑自向墓前橫。指因風義人爭說,細故何能概一身。 魯肅性格特點:膽大心細,謀略眼力過人。

5,三國時魯蕭的墓在哪里

已知的魯肅墓5座,分布于岳陽、漢陽、鎮江、丹徒和句容,孰真孰偽各有說法。何光岳《岳陽三國名人古墓考》認為岳陽魯肅墓是遷葬墓的遺留。“岳陽暑熱,魯肅死于伏天,只能暫行寄棺埋葬,以安定軍心,加之魏、蜀時時騷擾江路,魯肅的靈柩也難以從長江運回東吳安葬,故寄葬墓是存在的”。后來魯肅的兒子魯淑為昭武將軍遷夏口督,才將父墓遷至漢口龜山,因此龜山又名“魯山”。

6,魯肅墓怎么樣

魯肅墓掩藏在一個不容易讓然發現的小路邊,已經是3517工廠的一部分,非常破敗。到了之后,要不是看見牌坊還不敢確定。叫了半天門才有人開門讓我們進去,原來墓兩邊的祠堂已經成了居民住處,進去真有點古墓荒齋的感覺,真是汗!可憐的魯肅啊。據說這里也不能確定是真的魯肅墓,是民國修的。
岳陽是真墓。 漢陽是衣冠冢。 我是武漢人,說話實事求是,不偏向本地的。

7,鎮江魯肅墓的對聯

鎮江魯肅墓的對聯上聯是:友亮親瑜千秋佳話,下聯是:拒曹聯備一代奇才。
1)山從平地起; 水向遠天飛。 ——北宋·張福題北固山 2) 勝地南徐山北固; 大江東去我西來。 ——王萬泰題北固山 “南徐”,鎮江的古稱。 3)神護衛公塔; 天留米老庵。 ——米芾自題海岳庵 4)江山第一; 風景四時。 ——馬公愚題凌云亭 5)客心洗流水; 蕩胸生層云。 ——清·楊棨集句題北固亭[亭柱石刻楹] 6)此身不覺出飛鳥; 垂手還堪釣巨鰲。 ——明·趙楫題北固亭[亭柱石刻楹] 7)江淘日夜東流水; 地聳英雄北固樓。 ——康有為題北固亭 8)千里江潮,不及弦歌聲浩蕩; 滿園花木,郁為梁棟氣籠蔥。 ——佚名題北固亭 9) 顧盼縱橫,四面江山浮眼底; 感懷憂樂,萬家燈火現心頭。 ——佚名題北固亭 10) 江海擁三山,覽全吳勝; 乾坤擎一柱,障百川東。 ——佚名題多景樓 “三山”,指金山、北固山、焦山。
文章TAG:魯肅墓魯肅墓怎么跑到

最近更新

  • 豬灣事件,豬灣入侵事件有電影嗎

    豬灣入侵事件有電影嗎沒有正面描寫的電影,豬灣是政治博弈而不是真正的戰爭2,美國肯尼迪被刺殺與豬灣事件有關系嗎他是被美國的財團集團刺殺的,因為肯尼迪太強勢了,想脫離這些幕后勢力的控制 ......

    岳陽市 日期:2023-05-06

  • 防火標語,消防安全的標語有哪些

    消防安全的標語有哪些2,森林防火標語有哪些1,消防安全的標語有哪些1、火災遠離家庭,幸福平安一生2、商場購物四處瞅,注意安全出入口。3、遠離火災,珍愛生命,共建平安家園。4、為消防 ......

    岳陽市 日期:2023-05-05

  • 減肥能吃什么,減肥吃什么

    減肥吃什么運動2,吃什么減肥多運動,少吃熱量高的東西3,減肥應該吃什么減肥期間要注重營養均衡,牛奶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艾恩摩爾的牛奶脂肪含量低,但營養價值高!減肥肚臍貼可以幫助減肥 ......

    岳陽市 日期:2023-05-05

  • 萍果,蘋果為什么叫萍果?

    你說的是吃蘋果還是手機[摘要]rn蘋果為什么叫[問題]rn你說的是吃蘋果還是手機[答案]rn我說的是吃蘋果[問題]rn中國古代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故事叫”,然而,她每 ......

    岳陽市 日期:2023-05-05

  • 山間竹筍,毛澤東引用對聯:蘆葦頭重腳輕基部較淺竹筍腹中空

    整個句子是:墻上的蘆葦,頭重腳輕,基部較淺,山間竹筍,嘴尖較粗,胃中空,文章中,毛澤東引用了一對:“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水淺;山間竹筍,舌尖粗,腹中空,墻上的蘆葦,頭重腳輕,很淺;山 ......

    岳陽市 日期:2023-05-05

  • 辦公室潛規則,什么是辦公室潛規則

    什么是辦公室潛規則就是老板跟秘書之間的丑事{0}2,辦公室里的潛規則是什么就是在任何情況下不能損害別人的利益。{1}3,現在辦公室潛在的規則是什么如果有利益存在的便會勾心斗角。辦公 ......

    岳陽市 日期:2023-05-05

  • 2011年屬什么,農歷丙午年出生的男子是否是男子?

    兔年是:1975年,1987年,1999年,2011,2023年,2035年,2011年2011年出生的人的五行命理是辛卯年,他的五行屬金,所以2011年是金兔的命,2011年是辛 ......

    岳陽市 日期:2023-05-05

  • 藐視的近義詞,藐視的近義詞是什么

    藐視的近義詞是什么蔑視或輕視都可以輕視近義詞蔑視{0}2,鄙視的近義詞是什么鄙視近義詞輕視或鄙夷幽靜的近義詞寂靜、寧靜歧視。藐視鄙夷{1}3,藐視的近義詞藐視近義詞:看不起,輕視藐 ......

    岳陽市 日期:2023-05-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许昌市| 中卫市| 扬中市| 措美县| 成都市| 岑溪市| 峨山| 申扎县| 平原县| 永泰县| 房山区| 巫山县| 镇原县| 阳信县| 枣阳市| 苏尼特右旗| 呈贡县| 昌图县| 清镇市| 石泉县| 文成县| 宁南县| 甘德县| 包头市| 孟津县| 邳州市| 建宁县| 宁陵县| 遂宁市| 自治县| 囊谦县| 濮阳县| 南皮县| 林甸县| 桓仁| 华亭县| 紫金县| 绥中县| 元谋县| 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