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真的不想還荊州,畢竟三國里面劉備的力量最小,劉備總想擴展一下領土吧,其實三國最后蜀漢的領土就只益州這一塊地皮。許多人對劉備借荊州這個事情存在誤解,認為荊州是劉備打下來的,孫權為什么要劉備歸還荊州呢,劉備這時擁有了荊州四郡的地盤,此時劉琦病死,劉備正式取代劉琦成為荊州的新貴。
1、三國時期劉備的荊州真的是借的嗎?你怎么看?
并不是,所謂劉備借荊州其實借的只是荊州七郡之一的南郡。劉表死后,荊州一直就沒有完成的在一家勢力手中過,把荊州的整個過程簡單講一下吧。一、赤壁之戰前荊州一共七個郡,分別為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武陵郡,首先,劉表活著時,作為荊州刺史,控制整個荊州七郡。曹操為平定江南,率軍南征劉表,未到,劉表已病死,
其幼子劉琮在母家蔡氏的支持下接任荊州刺史并投降曹操。曹操乘勢攻打劉備,劉備一路逃遁到夏口投奔劉表長子劉琦,并聯合東吳,共抗曹操,二、赤壁之戰后至南郡之戰赤壁之戰后,曹操戰敗,退回中原。仍掌控荊州最北的兩郡南陽郡和南郡,劉備以劉琦為荊州刺史,占據半個江夏郡,并率軍南征,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直接歸順。
劉備占據四個半郡,孫權占據半個江夏郡。同時,周瑜北伐南郡,與曹仁曠日持久大戰,最終攻下,期間劉備也有參與,占據了部分南郡,大部分仍歸孫權,三、南郡之戰后至劉備入蜀周瑜占據南郡后,劉備以荊南四郡太偏遠不利于發展為由,希望孫權將南郡借予自己,候取得益州后歸還。孫權在魯肅的勸說下同意,劉備獲得南郡、荊南四郡和部分江夏郡,大約五個半,孫權以劉琦去世為由,命程普為江夏太守,名義上擁有江夏郡,實際是半個,
(另外其實曹操還占有江夏小部分土地)四、湘水劃界至襄樊之戰劉備入蜀,成功攻下成都。孫權以劉備已得益州為由,陳兵荊州邊界,要求劉備歸還南郡,劉備不肯,率軍回荊州欲與孫權一戰。但正逢張魯投降曹操,曹操命張郃攻打益州,劉備無法兩線作戰,不得已與孫權和談,以長沙、桂陽二郡代替南郡還給東吳,并且全部從江夏郡撤出,
至此,孫權獲得荊州東部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劉備保留荊州西部南郡、武陵、零陵三郡。曹操仍占據南陽郡,隨后劉備趕回益州與曹操爭奪漢中,關羽留守荊州西部。五、呂蒙奪荊州之后后來關羽北上攻打襄樊,就是希望將曹操保留的最后一塊荊州土地南陽郡奪過來,但由于兵力不足,加上呂蒙假意辭職,陸遜接任,迷惑關羽使之輕度,將荊州守軍調往前線。
2、三國里有一段,劉表臨終讓荊州給劉備的情節,大家覺得是真心的,還是試探的?
我是履和齋主,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劉表臨終讓荊州給劉備,不過是一句客套話,借以拉近兄弟關系,為荊州未來綁定一股抗曹力量而已,1、劉備無家可歸時來投奔劉表,除了幾員戰將,別無長物,相反劉備身后還有強敵曹操。劉表能念及親情,禮貌接待并予以重用,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劉表不虧欠劉備。2、劉表、劉備名義上是兄弟,實際上是主仆關系,甚至連主仆關系都不算,劉備是個打零工的,一旦有機會劉備肯定要飛,
身份不對等。3、劉表如果真心讓劉備接任荊州,就不會廢長立幼,畢竟廢長立幼這番運作在古代是需要費一番周折的。換言之,既然廢長立幼,怎么會真心再讓劉備呢?假的,4、劉表年輕時很有魄力和眼界,只是晚年意志消沉。但這并不妨礙他對于荊州局勢以及未來發展的預判,曹操肯定會來,而東吳是荊州的死敵。荊州境內蔡瑁一黨權力最大,
此時雖然風平浪靜,實則內外交困。此時劉備也許是一顆棋子,5、對于讓劉備接任荊州這件事,劉表的真實想法:只是希望劉備安心輔佐他的小兒子而已。如果想降曹,有蔡瑁等人輔助;如果抗曹,有劉備輔助,6、劉表晚年只想安安生生地過。官渡之戰時,他已經犯下了錯誤,看似保持中立的君子,其實把袁紹和曹操都得罪了,曹操勢必要征伐荊州,劉表絕不會輕易投降。
情感上有共鳴而已,7、蔡瑁對于劉家基業沒有什么感情可言。蔡瑁等人在荊州一家獨大,無論如何對于幼主劉琮不是好事,外戚干政的事太多了,不甘心大權旁落外戚,有無力回天,也是情感上的苦惱,8、劉表長子劉琦在下口,也是孤立無援。劉備可以和劉琦成為另一支荊州力量,9、假如劉備和蔡瑁同朝為官,相互制衡,那將是劉表最喜歡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