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公婆不給改口費也沒有什么不對。像結婚改口費這種事情,全國沒有統一的標準,有的地方也是隨行就市,兒媳結婚時,可能還沒有做好認公婆為父母的準備,至于改口費給多少為宜,這就要因人而異,根據各自的經濟情況而定,經濟發達的地區,如果有一方,各方面條件都超過對方,改口費可能要多一點。
1、結婚改口費各自多少合適?
像結婚改口費這種事情,全國沒有統一的標準,有的地方也是隨行就市。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各民族風俗習慣、文化各有差異,東南西北經濟狀況也不一樣,有的男女青年,兩個人屬于自由戀愛,有的人屬于買賣婚姻,那么,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和經濟差異,改口費也要分3、6、9等,各自給多少合適,這就需要雙方共同來商量。
經濟發達的地區,如果有一方,各方面條件都超過對方,改口費可能要多一點,假如對方各方面的情況不如對方,婚姻屬于被動的,改口費可能就要少一點。至于改口費給多少為宜,這就要因人而異,根據各自的經濟情況而定,婚姻是一件大事,既要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又要考慮對方的承受能力。無論是閨女婿,還是兒媳婦,結婚建立了家庭,就成了一家人了,假如張口要的太多,也會讓對方尷尬,弄不好還會由此引發矛盾,
象征性的給一點改口費,既能烘托婚慶場面的氣氛,也是一種形式和情結。有的地方還把這個項目,作為婚慶的一種流程,喜慶熱鬧,我們八二年結婚的時候,雙方父母只給了我們只有300塊錢。現在38年過去了,我認為改口費最少也得是個吉祥數,要么是四個6,要么是四個8,當然,最主要的還要看對方有沒有那個承受能力,家境好的,給改口費三五萬也不算多呀!。
2、結婚典禮時,新娘沒有改口,公婆也沒有給改口費,這樣對嗎?
這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對是因為:第一、新娘與新郎結婚,新郎的父母就是自己的第二任父母,不論是中國的傳統或是道理上都應該稱公婆為爸媽。新娘喜歡并且愛你的新郎,尊重你的新郎,也應該在結婚時改口,第二、新娘結婚典禮時,沒有改口,不論出于什么原因,目的就是一個,告訴公婆與新郎,公婆不是爸媽,這樣也沒什么不對,只是在自己的婚禮上,新娘沒有抬高自己,也沒有讓自己高人一等,標新立異的引來很多閑話,羞辱了公婆,其實也是羞辱了自己。
這種情況公婆不給改口費也沒有什么不對!不對是因為:兒媳結婚時,可能還沒有做好認公婆為父母的準備,兒媳的做法確實不對!但這時的公婆可以給兒媳一個臺階,不要與不懂事的兒媳計較,兒子是自家的兒子,結婚男方是主場,退一步海闊天空,別讓兒媳的不懂事攪了婚禮的氣氛。給紅包是看在兒子的面上,是公婆尊重兒媳,尊重親家的做法,懂事的親家婚禮過后肯定會教育自己的女兒,公婆的姿態高一點,格局大一些,也許兒媳會自慚形穢,以后也會念公婆的好,改變她自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