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所說的能種植的松茸,在我國叫做姬松茸,與松茸一字之多,造成很多人誤以為姬松茸就是松茸,其實它倆不論是外部形態、味道、口感、藥用價值可有著極大的區別。覆蓋培養料的土粒之好壞、覆土方法之好壞,對姬松茸的產量有非常大的影響,姬松茸的病害既有來自自身的生理性病害,也有來自于外部的侵入性病害。
1、姬松茸的種植技術有哪些要求?
姬松茸的種植要求也很多,因為菌類對環境,濕度,溫度基材等等悉悉相關。我大概知道幾點,和大家探討一下,一,選擇基材,主要選用良好的農作物秸稈及其它基肥為原材料,進行發萬點酵,翻垛,鋪床等。二,濕度分三步管理,原材料含水6O%左右,覆土含水率60%左右,出茹期對濕度需求增加達到85%左右,三,溫度菌絲生長時20度左右,其它時候去控制在2O一25度為宜。
2、如何栽培姬松茸?
大家好我(新農人助力),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我熱愛農村,熱愛生活,喜歡我們村里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著很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希望把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姬松茸市場暢銷,種植姬松茸效益好,姬松茸咋栽植,栽培技術難不難?栽植姬松茸,只要精準掌握了制種和播種出菇管理方法就定能獲得好效益。
下面介紹一下姬松茸的栽培技術要點:一、制種方法姬松茸菌種制作可按雙孢菇的制種方法進行,建堆:把稻草等秸稈類浸透水,預濕后,與米糠、木屑、畜禽糞等原輔材料充分攪拌建堆。料堆一般上寬為80厘米—90厘米,翻堆:預堆時間大約7天左右,料溫上升至70℃—75℃左右就要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在培養料中加入硫酸銨或尿素,在微生物的幫助下,通過發酵變成姬松茸可利用的氮源,
翻堆時要充分翻拌,把中層培養料翻放在外周,把外周培養料堆到料堆中央。第二次翻堆一般在第一次翻堆的5天后進行,以后再按4天、4天、3天的間隔時間進行翻堆,共翻堆5次,發酵時間為23天—25天,發酵后培養料變成棕褐色,手拉纖維容易拉斷,發酵就完成了。進料鋪床:姬松茸室內室外均可種植,室內種植可搭架床4層—6層,也可以利用空闊的蘑菇房床架,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均勻地、不松不緊地鋪菇床,厚度20厘米為宜。
培養料上床后,進行“二次發酵”,即將菇房的出入口、通風口關閉,把菇房的溫度升高到55℃—60℃,保持2天左右,待料溫降到25℃時再播種,野外種植在蔭棚下進行,一般畦寬1.3米,長任意。蔭棚高度2米—2.3米,棚頂和四周用草簾、遮陽網遮蔭,畦床整成龜背形,中間比四周略高,并開好排水溝,如果在山地種植,還要開防洪溝。
畦床表面要噴灑低毒高效農藥,殺滅害蟲,再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鋪入畦床上面,厚度一般為20厘米—25厘米。二、播種栽培播種:首先把菌種輕輕掰碎,三分之二勻勻撒在培養料面上,用叉適當抖動將菌種落入料內,三分之一撒在床面上,最后鋪上1厘米左右的培養料覆蓋菌種,每平方米播種量為1至2瓶,室外種植播種后要用地膜覆蓋畦床,保溫保濕。
播種后5天內一般不必揭開地膜,也不用噴水,第6天揭膜通風,空氣相對濕度以85%—90%為宣,若料面干燥應噴水保濕,正常情況下,每2天通風一次。覆土:一般在播種后20天左右,菌絲長到整個培養料的2/3時開始覆土,覆蓋培養料的土粒之好壞、覆土方法之好壞,對姬松茸的產量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覆土是種植上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覆土用的土粒不能太堅硬,一般以選用田底土,不含肥料,且新鮮、保水、通氣性能較好、含水量在70%—75%的大土粒最好。覆土可采用平鋪方式,也可采用“齒輪”方式,即先在料面上覆上一層厚1厘米左右的土粒,每間隔10厘米—15厘米做一條寬10厘米、高5厘米的土坎,厚度約3厘米—4厘米,野外種植要在畦床兩邊用竹木條桿插成彎弓形,然后罩上塑料膜,使其在小氣候中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