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的水源是賈魯河,而嵩山成為了鄭州的“水塔”,黃河與鄭州一毛錢關系都沒有。如果你問鄭州就在黃河邊,還缺水嗎,這可就錯了,事實上,黃河與鄭州關系不大,黃河的存在并沒有給鄭州帶來用水的方便,在今天看來,盡管鄭州守著一條大河,依然加入了缺水城市隊列。
1、河南的水質是怎么樣的?
感謝邀請,河南的水質情況不容樂觀,更為糟糕的是在2017年省環保廳普查了各地市的60條河流,結果有34條河流都是污水溝的狀態,因此河南的整體水質并不好。在2017年的河流水質排名中,最好的是鶴壁市淇河,這主要與鶴壁的決心分不開,關閉了上游的造紙廠等工廠,經過不斷改善水質變好,像許昌市的護城河和漯河的沙河同樣也是在城市中間穿過,但在兩側都建立了綠化長廊,保護水質。
其中最差的信陽黑泥溝,與浉河形成了鮮明對比,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來看,我覺得不僅河南的水質在整體變差,就連水量也在逐漸減少。像我小時候村邊的溪流非常清澈,我們有時候還喝泉眼水,但是現在河水是萬萬不能再喝了,河流中漂浮著很多的塑料袋,城市河流的水質更是一片渾濁,甚至在個別農村地區干渠、河流儼然成了天然的垃圾場,
不過現在很多地方也在做著努力改善水質,農村開始清理河道,像鄭州的七里河清淤治理效果也很明顯,去年還傳出有個地市的領導跳入河中洗澡來檢驗水質等等。總之,我覺得現在水質比較好的地方就是山區了,山泉水受污染破壞較小,很多河流在中下流區域水質都很差,與十幾年前沒法比較,我是海域藍豚,河南自媒體,持續更新更多本地問答,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2、曾經水域豐沛的鄭州,為何成了缺水城市?
如果你問鄭州就在黃河邊,還缺水嗎,這可就錯了,事實上,黃河與鄭州關系不大,黃河的存在并沒有給鄭州帶來用水的方便,在今天看來,盡管鄭州守著一條大河,依然加入了缺水城市隊列,這是為什么呢?看下圖:上圖中鄭州周邊的河流很有趣,河流非常多,有汝河、潁河、賈魯河、渦河、惠濟河等,這些河流幾乎發源于黃河大堤,死活背離黃河,他們集體往南奔流,入淮河水系,什么原因呢?原來黃河劈開太行以后,出了山口,泥沙淤積,不斷淤積,形成了一條地上河,黃河河床高,成了黃河與淮河的分水嶺。
而鄭州位于黃河南岸,嵩山東麓,賈魯河很多支流源于嵩山,向東北流去,與黃河近在咫尺,也沒流入黃河,反而轉向東南方向匯入了淮河,所以說,鄭州的水源是賈魯河,而嵩山成為了鄭州的“水塔”,黃河與鄭州一毛錢關系都沒有。下圖賈魯河,為淮河支流沙潁河的支流,因時常有洪水泛濫,古人又將它稱為小黃河。發源于新密市穿鄭州城區而過,整個城市依賴于這條河流而發展起來的,建國初期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口少,工業生產剛剛初期萌芽,完全依靠農業生產,是一個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社會,那個時候水消耗也不大,賈魯河能夠滿足城市用水的需要,當地人稱之為“母親河”,而且歷史上還有很高的航運價值,
改革開放以后,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的腳步加快,大量農村人口迅速集聚到城市,人口迅速增多,工業生產迅猛發展,對水量的需求急劇增長,同時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加之四十多年來黃河流域持續干旱,降水急劇減少,而需求還急劇增長,曾經水域豐沛的鄭州,卻成了缺水城市。鄭州缺水,賈魯河名存實亡,很多地方河道干涸,再也擠不出水來了,如何解決呢?大家還是把目光投向黃河,畢竟近水樓臺,引水方便,盡管黃河也鬧水荒,下游稍不注意就會斷流,各省對黃河水的紛爭已進入的白熱化,面對近千萬人口的城市也不能置若罔聞,為此在黃河上游牛口峪引水至黃河,總投資25億元,設計引水規模15立方米/秒,設計年引水量8505萬立方米,這將大大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
它既承擔著給包括賈魯河在內的鄭州市區河道生態供水的任務,也具有改善灌溉效益和城市供水應急備用的作用。這次年引水還不到1億立方米,只能用于城市生活用水,并承擔了一些生態環境改善,并沒有恢復賈魯河的航運計劃,我們還是從實際出發,黃河沒有多余的水,來開發賈魯河航運,如果說黃河水富富有余,這個夢想還能實現,現在北方生態環境干旱到這個程度,只能用于城市用水了,航運的開發還是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