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怎么打乙肝疫苗全程接種共3針,按照第0、1、6個月的免疫程序,即接種第1針疫苗后,間隔1及6個月注射第2及第3針疫苗,在上臂三角肌進行肌肉注射。如果是第3針漏打,只需要再打一次第3針就可以了,如果有,則補打第2針即可,如果沒有,就需要重新再開始打第1針。
1、乙肝疫苗怎么打?
乙肝疫苗怎么打乙肝疫苗全程接種共3針,按照第0、1、6個月的免疫程序,即接種第1針疫苗后,間隔1及6個月注射第2及第3針疫苗,在上臂三角肌進行肌肉注射。新生兒出生后盡快接種第一針乙肝疫苗,通常建議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出生后一個月接種第二針疫苗,如果第2針漏打,則盡快補打,如果漏打期限超過1個月,則要去醫院進行檢查,查看體內是否有乙肝抗體,
如果有,則補打第2針即可,如果沒有,就需要重新再開始打第1針。如果是第3針漏打,只需要再打一次第3針就可以了,乙肝疫苗是用于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疫苗,接種后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乙型肝炎病毒一旦出現,抗體會立即發揮作用,將其清除,阻止感染,且不會傷害肝臟,使人體具有預防乙肝的免疫力,以達到預防乙肝的目的。
2、乙肝媽媽如何生出健康寶寶?疫苗怎么打?
乙肝是一種傳染病,由感染乙肝病毒而引起,乙肝病毒的英文字母簡稱是HBV。如果一位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在懷孕和生孩子的時候,有可能將乙肝病毒傳染給她的寶寶,乙肝病毒的這種傳染方式,叫母嬰傳播,又叫垂直傳播。母嬰傳播在本質上是一種通過血液感染的方式,雖然被傳染的小孩,是生下來就有乙肝的,但小孩得乙肝的途徑,卻并非遺傳。
遺傳和傳染只有一字之差,是不一樣的性質,遺傳病涉及到基因,母親和寶寶共同擁有同樣的基因,以目前的技術還無法將母親體內某種基因去除,從而使其寶寶不攜帶這種基因;而乙肝病毒的傳染不涉及基因的參與,因此乙肝不是遺傳病。因為乙肝不是遺傳病,而是傳染病,那么作為一種傳染病,就具備傳染產生的三個基本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這三個條件,只要切斷其中一個,傳染就可能中止。乙肝媽媽是傳染源,更具體的說,她體內的血液和體液含有乙肝病毒,是傳染的源頭,在孕期和生產的時候,乙肝病毒可以通過寶寶的開放性傷口而感染,這就是母嬰傳播的傳播途徑。了解了以上這些之后,我們可以從各個環節來看一下,乙肝媽媽如何才能生出一位沒有乙肝的健康寶寶,第一、控制傳染源。
控制傳染源,目前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母親體內的乙肝病毒量,具體的方法是在孕期24~28周期間,檢測母親的乙肝病毒DNA,如果超過20萬IU/mL,給予強有力的抗病毒藥物,比如替比夫定和替諾福韋,將病毒載量控制到最低水平,這樣的話母親的體液和血液的傳染性就變小了。病毒量少了,就減小了在母親在孕期由于胎膜早破或胎盤老化,導致小孩有接觸到高病毒量血液和羊水的風險,
不過要提醒一點的是,宮內傳播的風險,相對來說本身就比較小。第二、保護易感寶寶,由于宮內傳播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且通過抗病毒治療之后,能夠很快將病毒降到最低水平。但有一些人,卻可能沒有抗病毒治療,病毒載量一直是高的,或者即使抗病毒治療過的人,仍有少量的病毒,應該怎么辦呢?這樣的話,我們就進入了母嬰阻斷的第二個環節:寶寶出生后,及時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抗體,即乙肝病毒表面抗體,簡寫為HBsAb。新生兒在出生的過程中,乙肝病毒有可能已經通過微小的破損進入體內,但還沒有開始復制并感染肝細胞,這個時候給予高濃度的乙肝表面抗體,能夠中和體內的乙肝病毒,這種方法叫做被動免疫,被動免疫,是保護寶寶免于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措施,但需要在一定的時間之內才有效。
對于新生兒來說,最好在生后12小時之內注射,一般來說在出生的時候即刻注射效果最好,第三、注射乙肝疫苗。注射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的辦法,叫主動免疫,乙肝疫苗的成分是基因重組的乙肝表面抗原,本質上是一種蛋白質,這種物質進入小孩體內之后,能夠刺激小孩的免疫系統產生乙肝表面抗體,乙肝表面抗體和乙肝表面抗原就像是一把鑰匙配一把鎖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