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護城河里的魚不能吃,為什么還有很多人去釣呢。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浮游生物,護城河里的魚可以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這樣的水域中魚的數量很多,主要是因為里面的魚根本不能吃,有一些不太懂的人會把護城河里的魚拿回家吃,在吃的過程中能感覺到明顯的煤油味,其實這就說明魚已經被污染了,吃這樣的魚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偶爾吃一兩次沒事,長期吃這樣的魚是會致癌的。
1、西安護城河里有多少魚?從哪來的,有哪些品種?
2009年,我記得曾有過一次往護城河里投放小鯉魚的活動,記得是100萬條西安護城河里有多少條魚?數字太大,不好統計。今年夏末一天晚上去含光門護城河散步,借著河邊一道藍色景觀燈,有人往河里撒面包屑,立馬就有幾百條魚爭搶,攪起水花一片,搶食的都是大魚,一尺左右,嘴張得很圓,一口能吞下10條小魚吧。
獨自往西走了20來米,低頭細看,好家伙,小魚兒多得竟可以用稠乎乎的魚粥來形容,估計它們才出生兩三天,半厘米長,一簇一簇像受了驚嚇似的,沒頭沒腦地在水里瞎闖蕩。“魚粥”之中,間或有大點兒的魚來回穿梭,身長10厘米左右,好像是保護小魚,也說不定是跟弟妹們搶食,順著燈光我走了很遠,走走看看,心里贊嘆。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浮游生物,護城河里的魚可以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護城河里有了魚,水就成了活水,西安景色就多了一分生動。魚從哪里來?忽地想起2009年,我參與報道過一次往護城河里投放小鯉魚的活動,記得是100萬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限,何況百萬?如今看到的魚群,應是他們的子孫了。護城河成了魚的家園,當為美事一樁,
家園除了為它們提供了水之外,還能提供什么?曾多次到農村養魚塘去采訪,看見每個池塘里都有增氧裝置,就跟家庭養魚那種增氧機一個道理。護城河里還真的有“增氧機”,又過了幾天,還是晚上,散步到環城西苑,玉帶橋南邊,順河岸擺放了十多個用塑料管扎成的筏子,每個大約有四平方米,每個筏子上有三四十個格子,每格都有一個花盆浸在水里,上面長著叫不出名字的草,生機勃發,竟有一米來高。
護城河因筏子而添了綠色,又是一處生動景觀,水上種草,尤其是睡蓮、水葫蘆、菖蒲等,好看不說,還有利于水體自凈,起到增氧作用,杜絕河水黑臭。護城河管理部門自造草木筏子,滋潤了市民的眼,滋潤了水里的魚,巧奪天工,一舉多得,護城河其他河段似也應予以推廣,水草的種類盡可以多一些,好看一些。只是不知2009年投放的那批魚,眼下是否還活著,
2、怎樣釣鲖魚?
鲖魚:古之貢品,盛產于鲖城護城河而得名,鱗片金黃,鰭尾鮮紅,狀如鯉魚,體形美觀。其肉成蒜瓣型,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鲖魚有養胎、健胃、消腫、止瀉之功效,為魚類之佳品。古往今來,遠近客人都以品嘗鲖魚為快,相傳清朝康熙皇帝吃了鲖魚煮鲖蒜,治愈了多年的胃病。關于鲖魚,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鲖城一帶久旱無雨,溝干河枯,莊稼顆粒無收,百姓生活艱難,在城河河底搭臺唱戲,叩頭求雨,
一日,來一黃袍道人,口中念道:“地河通天,只要心堅。”百姓齊跪在地,求其祈雨,黃袍道人來到河底,掘土見水,掬水入口,朝空中一噴,頓時烏云翻滾,電閃雷鳴,大雨如注,很快溝滿河平。人們歡聲雷動,在雨中狂歡勁舞,須臾,云開霧散,雨過天晴。尋找那道人,只見一條金光閃閃的巨龍,從城河騰云而去,百姓都認為老道是巨龍所化,遂對空叩拜,那金龍回首俯視,巨身一抖,幾片金鱗落入河中。
3、不理解在護城河邊釣魚的人,釣上來的魚用于吃嗎還是做什么?
很多不太了解釣魚的人對于這種行為都無法理解,多年以前我也很不理解為什么很多人喜歡在護城河里釣魚,如今城市里污染很嚴重,基本上所有的護城河都是被污染過的,只是污染的程度不同。這樣的水域中魚的數量很多,主要是因為里面的魚根本不能吃,有一些不太懂的人會把護城河里的魚拿回家吃,在吃的過程中能感覺到明顯的煤油味,其實這就說明魚已經被污染了,吃這樣的魚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偶爾吃一兩次沒事,長期吃這樣的魚是會致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