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話,也說潮州話,但并非如今所說的潮州行政區范疇。從小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潮汕話訓練,更多是日常的言語交流,總之根本沒有系統的學習潮汕話體系,年代又制造出一個非行政區劃名稱的“潮汕話”,混淆視聽,我很多同學聽潮州話和潮陽話的對比,說不出個所以然就覺得潮州話像泰國越南那些語調一樣。
1、潮汕話里,潮州話、汕頭話和揭陽話有什么區別?
粵東地區各縣,市,區的語言,叫“潮州話”,以潮州市區中心(湘橋區,楓溪區)的語音為代表作為潮州話的標準音。這是自晉(公元331年)設義安郡隋(公元591年)改設“潮州”(郡)以來就逐步形成一直到現代60年代的標準地方話言,其他縣只是一些字詞的發言不同。60年代后期泛起的所謂“汕頭話”只是少數一些人的偽題目,借以顛覆千百年來的文化體系,
,但不被接受。80年代又制造出一個非行政區劃名稱的“潮汕話”,混淆視聽,潮人“好跟風”,加上汕頭地區治所設于汕頭市,逐步造就了這種現象。以上二種概念,始作俑者是由于地區駐所在汕頭市,1983年汕頭市又轄縣,汕頭市區人(城市人)推波助浪,就篡奪了“話語權”,但是“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祖宗姓什么已忘了,
2、為什么感覺潮汕揭各地的潮汕話發音不相同?標準的古潮汕話哪里最準?
我是一個說潮陽話的汕頭人,從小聽潮劇潮曲長大,除了汕尾一些地方聽不懂,其他像揭陽汕頭潮州,聽起來都沒有問題。但這些地方來聽潮陽話就不同了,雞同鴨講,有時候我甚至改口用粵語(第二母語),反而他們聽懂了。很多人說潮陽話重,重在哪里他們又說不明白,現在我就可以告訴你,不是重,而是潮陽話說起來不會變調,像林茄說的那樣“牛肉丸”“老板,來一碗牛肉丸粿條湯”,大部分地區讀出來的語調跟單字是不一樣的。
而潮陽話說起來,每個字的音準都原滋原味,而你們說的重音,其實在外地人聽起來,反而是比較好聽的。不信找個外地朋友問問,我就嘗試過,就像我們外地人聽廣州的粵語白話,和廣西一些地方的粵語白話,那個感覺就知道,其實變調太復雜就感覺難聽了,我很多同學聽潮州話和潮陽話的對比,說不出個所以然就覺得潮州話像泰國越南那些語調一樣。
3、潮汕的哪個地方潮汕話比較正宗?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潮汕人,說一下潮汕地區哪里的鄉音比較正宗吧,01假如不去考慮所有外在因素,從個人認同感角度看,我認為如今的潮州鄉音是最為正宗的,至少聽起來輕聲輕語的,相當舒服。眾所周知,潮汕地區分為揭陽、潮州、汕頭三座城市,所以簡單說,這三個地方的鄉音都有所差異,比如說潮州,它應該是里面音調最為輕的,然后是揭陽,最后是汕頭。
還有這里頭還夾雜一些半山客鄉音,所有顯得更復雜了,潮汕話的“拼音”有8個調,這是跟普通話4個調有很大的區別。其實從小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潮汕話訓練,更多是日常的言語交流,總之根本沒有系統的學習潮汕話體系,然而單靠日常的交流就足以讓我們學會了正宗的潮汕話,這不得不佩服學習語言的環境是何等重要。02目前這三個地區的潮汕話還真不敢說哪里的鄉音是最為傳統的,大都覺得自己的才是正宗的,而事實上也是如此,
潮汕話,也說潮州話,但并非如今所說的潮州行政區范疇。在古代,潮州府是管轄整個潮汕地區的,那么,明顯潮州府中心的鄉音就是最為正宗的,畢竟當時是潮汕地區的中心,就是敢說自己就是正宗的,猶如北京被定位中國首都后,北京話就是國語,也只有北京的普通話才是標準。其實曾經廣州話也差點被當作國語,如果把首都定在廣州,那么自然而然粵語就是國語,
潮汕地區中,經濟實力較強的當屬汕頭,作為曾經的中國首批經濟特區,也曾享受過國家的一些發展優惠政策,原本是被國家寄以厚望,可惜天時地利,就差人和了。當下汕頭也只能看著深圳等原來處于起跑線上的對手,一路狂奔啦,縱使汕頭經濟發展沒有達到預期,可它還是潮汕地區的老大哥,這也足以證明了潮汕地區的整體發展多么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