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1891~1940)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張自忠第五十九軍以一晝夜180里的速度,及時趕到增援,靈柩葬于山坡上,立有墓碑,碑文為:“智納將軍墓張自忠”,陸軍中將軍銜是國民黨時期特有的軍銜,屬于最后將軍軍銜,按理說張自忠的簡歷在部隊可以晉升到將軍的軍銜,日軍對張自忠將軍表現出了極大的崇敬。
日軍對張自忠 將軍表現出了極大的崇敬。軍醫小心翼翼地用酒精清洗了尸體,包扎了傷口,莊嚴地把它放進了棺材。靈柩葬于山坡上,立有墓碑,碑文為:“智納將軍墓張自忠”。16年后的1956年,和來訪的何談到張自忠在日本東京的死。岡村寧次說,“我們成了不共戴天的敵人,但這不共戴天的敵人是奇妙的。你可能知道,我之前在北平遇到過張自忠司令,但是攻打漢口之后,很不幸,我們在漢水東岸的戰斗中正面交鋒。當時戰爭爆發,張先生勇往直前,率部渡河,進入我軍陣地。但是,當我們因為戰略關系推進的時候,他沖在我軍后面,死了。他的死讓我感慨萬千,因為我自己隨時都有被殺的危險。
陸軍中將軍銜是國民黨時期特有的軍銜,屬于最后將軍軍銜。當時對將軍的頭銜控制非常嚴格,一般都是國防部的重要職位,戰區的最高指揮官。中文將軍 rank一般是指揮官的職位。張自忠犧牲前為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兼第33軍總司令。按理說張自忠的簡歷在部隊可以晉升到將軍的軍銜。當時軍隊里二級上將是沒有空缺的。
張自忠(1891 ~ 1940)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言語真摯。臨清人。出身名門,父親張書貴,曾任江蘇贛榆縣巡檢司,清廷封為五品官。父親去世后,他隨家人回到家鄉,在臨清高級小學讀書。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學堂,次年轉入濟南法政學堂。1914年參軍,到奉天(今沈陽)加入第20軍分區東震部。1916年加入西北軍馮玉祥。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1927年任二十八師師長。1929年,宋調任第11軍副軍長兼張家口警備司令。
4、 張自忠的英雄事跡100字張自忠第五十九軍以一晝夜180里的速度,及時趕到增援。張自忠與龐炳勛有恩怨,但他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重,放棄了個人恩怨。他率隊與龐布作戰。他拿出一支筆,給戰區司令部寫了最后一份近百字的報告,交給馬,說:“我苦戰而亡。我自問對得起國家和民族。你要努力殺敵,不可辜負我的野心。”后來張自忠再次被機槍子彈擊中腰部,倒地浴血奮戰,最后壯烈犧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