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以洛陽為都城建立的胡人政權有九個,分別是陸渾國(犬戎)、北魏(鮮卑)、東魏(鮮卑)、后晉(沙陀人)、后唐突厥)、前燕(鮮卑、大燕(突厥)、北齊(鮮卑)、后趙(羯族),所以洛陽自古就號稱“九戎之都”。黃頭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獨孤氏是鮮卑族血統,因而唐朝皇帝有鮮卑血統,唐朝不是少數民族政權,是我國歷史上由漢族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
1、鮮卑北魏王朝都城在大同,為什么還要在洛陽建龍門石窟?
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南北各股勢力交互迭代,作為新生力量的鮮卑族在這個時期控制了北方大范圍的地域,北魏孝文帝年幼時執政,此時實際政權掌握在馮太后手中,作為北燕皇族的漢族女子馮太后的為人處世對孝文帝拓跋宏產生了巨大的人生影響。孝文帝親政后認識到如果要鞏固皇權,必須學習漢族執政的長處,與漢族融在一起才能長治久安,
所以在大同政權穩定后,排除眾異遷都洛陽,并為了保證遷都及漢化的徹底貫徹執行,制定了嚴厲的制度,甚至死后也不得葬回北方,必須葬在洛陽附近。孝文帝篤信佛教是受了漢化影響的重要體現,這種信仰不僅在大同營造了云崗石窟,也在在洛陽開始營造龍門石窟,并且在大同與洛陽之間官方,民間也營造了不少石窟,比較著名的有南涅水石窟,高平羊頭山石窟等,
2、唐朝皇帝為何多埋在長安不埋在洛陽?
大唐祖庭都城在長安!這是大唐祖廟所在!洛陽作為后世陪都,再繁華,豈能和祖庭都城相提并論?!武則天移都洛陽,死后照樣回歸長安乾陵安眠!古人對祖廟所在的敬畏和尊重是深埋在血液里的,豈是現在禮樂崩壞,滿眼利益的后世不孝子孫所能理解的。草根百姓都知道落葉歸根,何況帝王更講究風水輪回,只有歸葬祖地,才是完滿的人生!連女皇都這樣選擇尊重祖庭都城,回歸長安,拋棄陪都而不顧,何論其他后代洛陽帝王了。
3、唐朝開國皇帝身上有鮮卑血統,請問唐朝屬于少數民族政權嗎?
感謝邀請唐朝開國皇帝身上有鮮卑血統,但其父系是漢族,李淵先祖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顯貴,父親李曬,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姐姐,而獨孤氏是鮮卑族血統,因而唐朝皇帝有鮮卑血統,唐朝不是少數民族政權,是我國歷史上由漢族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
唐朝簡介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上承隋朝,下啟五代十國的統一王朝,唐朝歷經太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武則天以及唐玄宗的統治,而達到鼎盛,唐朝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以及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周邊國家,如日本,新羅,等紛紛派遣唐使學習中原先進的制度??偨Y皇族出自隴西李氏,在當時李氏家族也是北魏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
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涌現過西漢飛將軍李廣和秦國名將李信等著名將軍。據《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李耳(老子)的后代,北周時期,奉行關隴集團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賜胡姓“大野氏”。北周末年,隋文帝恢復其為李氏,隋朝在煬帝統治期間,營建東都,西征吐谷渾,修建大運河,以及三征高句麗,終使隋朝在農民起義和貴族雙面夾擊下走向覆亡,唐朝才得以建立。
4、如何評價唐朝真的是鮮卑人?
1唐朝不是鮮卑,是正牌華人,不要再以訛傳訛。拒絕看地攤歷史,2李唐老祖宗葬河北隆堯。古代講歸葬,李唐累代葬河北隆堯,鐵證如山,李唐就是華人出身。孝文帝南遷洛陽,要求鮮卑人移風易俗還不夠,還必須葬洛陽市,不準回葬代北,就是這個意思,,陳寅恪因此認定李唐是華人,從沒說李唐是胡。關于陳寅恪說李唐是胡的觀點,也不要再以訛傳訛,
3天天逼逼李唐皇室一些亂倫花邊,拿這個當李唐是胡人的證據,那些人太盧瑟,不懂歷史的才拿那個討論歷史。李唐是華夏典章制度,華夏文化,華夏的政體,是正牌中華王朝,4李世民母親改姓竇那刻起,李世民母親就是華人了,不錯在漢化鮮卑人這種說法,那只是學術討論的概念,李世民母親也是華人,只能說族源是鮮卑,你不能說每個中國人族源追溯上古時代不是大禹部落,就不是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