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歌謠絕大部分是與上古音樂、舞蹈在勞動中三位一體同時出現的,《呂氏春秋·古樂》記載了葛天氏之民的樂舞情形:“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持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三人”說明是集體演唱,“牛尾”是以獵物為道具,“投足”是小步為節拍的舞姿,“八闋”是八支原始歌曲名,多人揮牛尾投足而歌的情形,形象說明了上古歌謠多具綜合性藝術形式。
上古歌謠主要特征:原始歌謠大都采用二言形式,這是因為上古勞動動作簡單,勞動節奏短促、鮮明,因而伴隨勞動動作產生的詩歌節奏自然也不復雜。另外,上古漢語都是單音節詞,兩個單音節詞組合是最初的句子,這種句子的產生與上古人的思維方式和語言能力直接相關
2、中國上古時期的歌謠是什么樣的?古歌謠絕大部分是與上古音樂、舞蹈在勞動中三位一體同時出現的,《呂氏春秋·古樂》記載了葛天氏之民的樂舞情形:“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持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三人”說明是集體演唱,“牛尾”是以獵物為道具,“投足”是小步為節拍的舞姿,“八闋”是八支原始歌曲名,多人揮牛尾投足而歌的情形,形象說明了上古歌謠多具綜合性藝術形式,我國上古歌謠語言都極為簡樸,大都是二言、三言或四言,復雜一點的句子很少見,這首先是因為當時生產、藝術落后,勞動動作簡單,因而與之相伴的詩歌也就自然簡短,其次與先民的思想能力和語言水平較低有關,簡單的思維表現為簡單的語言,發為詩歌,自然也簡短質樸,沒有雕琢,沒有夸飾,質樸無華。上古歌謠源于生活,又直接表現生活,它對生活的再現是直接的,即興的,坦白直率,這與《詩經》選擇典型的生活現象和富于特征的細節展現現實和抒發情感的創作方法雖有所不同,但它明顯是《詩經》現實主義精神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