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失去一個小小的徐州牧,換來的是蜀國皇帝。雖然劉備不在荊州,荊州出了多少兵,荊州城還剩下多少人,他不會不清楚,這兩個方面,雖然讓蜀軍占領漢中,卻失去了戰略要地——荊州,分析完關羽的“大意失荊州”,接下來再說說失去荊州對蜀漢有什么影響,這三次中,前兩次是實力不足,同時也沒有重視孫權這個對手,逐步失去了荊州。
1、三國蜀國為什么遇東吳必?。肯嫠耸デG州東邊三郡,襄樊之戰后荊州全失,夷陵之戰幾乎全滅?
蜀國總是敗于東吳,一個原因是實力不夠,另一個原因是對東吳不夠重視,輕視了這個對手。湘水劃界劉備拿下成都后,孫權找劉備要荊州,劉備敷衍孫權說得了涼州再還荊州,孫權當然不信了,也不跟劉備商量了,直接往荊州南三郡派官,結果全被關羽給哄了回來。孫權也毛了,直接讓呂蒙帶兵去搶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呂蒙直接給長沙和桂陽太守各寫了一封信,這兩個郡直接望風而降。
只有零陵太守死扛不降,這時劉備已經帶了五萬兵馬來到公安,派關羽搶三郡,與魯肅在益陽對峙。孫權要呂蒙放棄零陵,去支援魯肅,但是呂蒙不甘心,對零陵太守一頓忽悠,還是把零陵給騙到手了。劉備一下子就丟了荊州三郡,之后因為曹操進入漢中,劉備慌了,跟孫權議和,來個湘水劃界,平分荊州,才沒有打起來。最終劉備手上只剩下西邊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最初劉備入蜀,就帶了一部分荊州步卒了。后來諸葛亮,趙云,張飛又帶了一批人入蜀,基本上已經把荊州給掏空了,要將沒將,要兵沒兵的。荊州但凡有實力,呂蒙也不至于幾封信就輕松拿到三郡,關羽也是囂張的很,無視孫權,趕走孫權派來的官吏。不高興把他們給穩住,好吃好喝的招待,先穩住他們,再積極備戰也行啊,襄樊之戰襄樊之戰就不說了,一方面確實是關羽本身性格上的缺陷,輕信陸遜的鬼話連篇,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實力不夠。
關羽打樊城,中間水淹七軍,打了個漂亮的勝仗,俘獲于禁幾萬降兵,打出了氣勢,但是實力仍然有限,無論是兵力還是糧草都是遠遠不夠的。不然關羽也不至于留個空虛的荊州,還去搶孫權的糧草,關羽面對巨大勝果,仍然想著擴大勝果,拿下樊城。他自己心里也有譜,知道樊城不好打,所以找劉封幫忙,但是被劉封拒絕了,關羽又不舍得放棄,仍然堅持打樊城。
除了關羽對孫權的戒心不夠,劉備似乎也對孫權沒任何戒心,雖然劉備不在荊州,荊州出了多少兵,荊州城還剩下多少人,他不會不清楚。半年時間,什么都能搞清楚,也有足夠的時間派人守荊州,估計劉備打敗了曹操,關羽也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心理過度膨脹,忽略了孫權的威脅。這一仗,荊州只要有足夠的實力,或者對東吳足夠重視,都不至于慘敗,
夷陵之戰夷陵之戰,劉備親征東吳。這次劉備的實力倒是夠的,雙方實力是差不多的,但是劉備還是太過輕視東吳了。孫權拿下荊州后,就知道劉備會找他麻煩,找劉備議和的同時,東吳也在積極備戰,同時向曹丕稱藩,穩住曹丕,算的是準備得相當充足的,劉備御駕親征,士氣倒是夠的。但是準備的太匆忙,又聽不進任何意見,一意孤行的伐吳,
手下又沒靠譜的謀臣,能戰的武將,一步一步進入陸遜布置的口袋。陸遜退出山地,據險而守,劉備部隊在山地又施展不開,攻不破陸遜的防御。最后在對峙中露出破綻,被陸遜反戈一擊,劉備戎馬一生,但凡有一點重視陸遜這個對手,也不會僥幸去露出這么個破綻。連曹丕都能看出問題,劉備難道看不出?當然,劉備也有可能確實是老糊涂了,
這三次中,前兩次是實力不足,同時也沒有重視孫權這個對手,逐步失去了荊州。夷陵之戰中,劉備終于拼湊夠了實力,最后還是輸在對東吳的認識不足,劉備知道據險守漢中,最終讓曹操不戰而退。面對陸遜對自己用這招時,攻不進去也不知道退兵,真的是太過輕視東吳了,整個三國給人的印象,蜀漢似乎從沒把東吳放在眼里,有點夜郎自大的感覺。
2、關羽大意失荊州只是失掉南郡和公安,其他荊州州郡是怎么失去的?
《三國志呂蒙傳》: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公元219年11月,孫權命令呂蒙等人偷襲蜀漢荊州屬地,呂蒙率軍到達尋陽(今湖北黃梅、武穴及江西九江一帶),將手下的精兵埋伏在大船之中,并讓士兵穿著普通百姓的衣服搖動船櫓,還有人打扮成商人的模樣,騙過了關羽設在長江邊上用來防備東吳的哨所,關羽根本不知道東吳出兵,呂蒙率軍一直到達南郡,士仁與糜芳先后投降了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