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梁實秋寫了一篇文章,叫《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講話》梁實秋散文的成就,當然得益于他對人性的各種形態的洞察,所以他能一層一層地剝離,在作品中闡釋,梁啟超是梁實秋的師輩,他們只是同姓而已,梁實秋和清華是梁啟超長子梁思成的同學,和梁啟超次子梁思永、三子梁思忠是校友,梁實秋畢業前一年,梁啟超在清華演講。
梁啟超是梁實秋的師輩,他們只是同姓而已。梁實秋和清華是梁啟超長子梁思成的同學,和梁啟超次子梁思永、三子梁思忠是校友。梁實秋畢業前一年,梁啟超在清華演講。后來,梁實秋寫了一篇文章,叫《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講話》
梁實秋散文的成就,當然得益于他對人性的各種形態的洞察,所以他能一層一層地剝離,在作品中闡釋。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在中西文化領域的精湛造詣。梁實秋認為,中國文化在某些地方優于西方,西方文化在某些地方優于東方。所以他既反對狂妄自大,也反對妄自菲薄,主張虛心接受外來文化,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相交融。梁實秋雖然小時候沒上過私塾,但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和杜甫的詩卻非常熟悉。他經常琢磨這些詩的章法、句法、聲調、修辭特點和寫作技巧,使自己的白話散文達到“寫”的要求,而不僅僅是白話。梁實秋的散文崇尚簡潔,重視文學基調,追求高雅的文學基調與情感浸潤的有機統一,這顯然是向西方學習的古典主義。“中外出處,古今暢通”——這既是梁實秋散文的個性,也是這種個性的原因。
梁實秋,原名志華,1903年1月6日生于北京,浙江省杭州縣(今杭州)人。筆名子嘉、秋郎、成書等。中國,著名散文家、學者、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是中國最早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他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2000多萬字的作品,他的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作品出版的最高紀錄。
4、請問粱秋實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梁實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北京人,原名梁志華,祖籍浙江余杭,曾以秋郎、子嘉為筆名。1915年至1923年就讀于清華,畢業后留美,1924年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1926年回國,作為新月社的主要成員。梁實秋先生是20世紀中國著名的作家、評論家和翻譯家,在海峽兩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