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問題是大清銅幣當值十文值不值錢。“每百枚換一圓”,“每元當制錢十文”,“當制錢十文”,大清機制銅元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906)天津戶部造幣總廠改名為度支部造幣總廠,第二年鑄造丁未紀年大清銅幣,鑄有(一)二十文(二)十文(三)五文(四)二文四種面值,二十文,十文,五文只有紅銅一種,二文有紅銅,黃銅兩種,十文銅元有背誤配宣統年造及江南銅元背模錯版。
1、大清銀幣值多少錢?
大清銀幣宣統三年,簡稱:大清宣三。由于版本較多所以價格也各不相同,版本中有長須龍、短須龍、曲須龍,其中曲須龍最為常見,曲須龍中有英文字母R后帶點和不帶點之分,帶點的少所以價格要高,遠高于不帶點的。普普通通的一枚大清宣三曲須龍的價格都在1200元以上,品相好、評級分高的上萬元的此此皆是,長須龍和短須龍已是收藏中的難點,只能在大型拍賣會上見到,高達上百萬,一幣難求。
2、大清銅幣十文現在值多少錢?
大清機制銅元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906)天津戶部造幣總廠改名為度支部造幣總廠,第二年鑄造丁未紀年大清銅幣,鑄有(一)二十文(二)十文(三)五文(四)二文四種面值,二十文,十文,五文只有紅銅一種,二文有紅銅,黃銅兩種,十文銅元有背誤配宣統年造及江南銅元背模錯版,丁未寧字大清銅幣清代光緒三十三年(1907),江南省鑄幣,紅銅質,只有十文一種面值,另外還有合面,合背錯版存世。
你的問題是大清銅幣當值十文值不值錢?你提的問題比較籠統,又沒提供圖片,大清銅幣有戶部,度支部造(京局),有丁未紀年和己酉紀年,丁未紀年和丙午紀年是光緒年造,己酉紀年是宣統年造,丁未紀年和丙午紀年除了京局鑄造外,還有各地省局鑄造,明顯的標志是正面中心有省名,奉,寧,粵,鄂,皖,東,汴,等很多,前兩個只是舉個例子,
3、清代官造廣東省光緒元寶每元當制錢十文機制銅幣存世量有多少?
謝謝邀請,現在由我來回答藏友的問題。廣東局作為清末機制銅幣的“首發站”,鑄造數量巨大,刻模技術一流,就因為如此,廣東局機制銅幣版別相對簡單很多,按照“紀值鑄文”不同,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每百枚換一圓”,“每元當制錢十文”,“當制錢十文”。清光緒26年(公元1900年),廣東局鑄造發行“光緒元寶每百枚換一圓”飛龍銅幣,(也有二百枚換一圓版銅幣),
這版銅幣在廣東銅幣體系中命運最為悲慘,在鑄造發行的三年中,絕大多數被回爐,當然因為鑄造數量巨大,傳世數量也很大,只是相對后兩版要少一些。原因很簡單,清末我們的同胞們普遍知識不高,在理解“每百枚換一圓”時有點費勁,還要去轉化,所以這版銅幣使用頻率不大,最終結果就是回爐,這里要做下說明,這版機制銅幣是清末第一次嘗試大規模使用新式銅幣,既然是嘗試,意思就是當時還是以老式“翻砂”方孔銅錢作為主流輔幣流通。
此版正面主要有“圓頭一”和“尖頭一”兩版,其中“圓頭一”配“開口云龍”“閉口云龍”是廣東銅幣中的名譽品,清光緒30年(公元1904年),廣東局總結了上版銅幣的使用經驗和教訓,推出了簡單明了的“每元當制錢十文”飛龍銅幣,就是藏友問題中的這版銅幣。此版推出后大受歡迎,鑄造發行數量極大,傳世品非常巨大,此版正面版別也很簡單,傳世品主要有四版:平頭金,出頭金,胖緒,高寶。
其中“平頭金配大眼皮勾須龍”、“胖緒配開口云龍”、“高寶配開口云龍”是此版別中的名譽品,清光緒32年(公元1906年),清廷推行貨幣改革,廣東局作為地方大局繼續生產,按照“戶部”頒發的模具開始鑄造中心“粵”系列部頒龍銅幣,就是“當制錢十文”鑄文版。此版鑄造發行數量也極大,存世量一樣巨大,此版正面版別同樣簡單,傳世品主要有“丙午紀年”、“丁未紀年”、“戊申紀年”、“己酉紀年”。
其中混配版價格非常可觀,比如戊申混配宣統龍,己酉錯滿文配光緒左勾細云龍,據記載這三版總的鑄造量在24億枚左右,后兩版“十文”就占了22億枚左右,傳世量按照“十取一”的標準也有2.2億枚,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普通版,名譽版極少數。玩收藏一定要先“用知識武裝自己”,不能聽別人講故事,也不要抱著有“撿漏之心”,玩家都比較精明,想撿漏幾乎不可能,一定小心,不能自認為撿漏了,其實“被漏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