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安徽既不緊挨著上海,而且與上海的語言習慣也不同,為什么上海有這么多安徽人呢。據在上海外來人口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來自安徽,比方一開始幾個安徽人在上海做工程,身邊帶的工人幾乎都是安徽的,之后就有安徽人在那邊開小店或小飯店,時間久了,慢慢人就越來越多了。
1、目前在上海的安徽人在哪里的多?
在上海的安徽人相對集中的事寶山、閔行、嘉定、松江、浦東,地屬上海遠郊,城鄉結合部,因為房源足,租金低,社會治安管理比較松弛,與他們老家的“氣候”比較接近,同鄉人多,現在更甚,親戚多了,老家的直通大巴也設定了交運固定線路了,比如寶山楊行到霍邱,到壽縣,閔行朱行到阜陽,嘉定到六安金寨等等,這些地方的農貿市場都可以看到賣“阜陽大饃”,賣“淮南牛肉湯”,可以想見如今在上海的安徽人的規模有多大,現在每年還在增加,他們覺得還是上海最好,最宜居,北京、深圳、廣州的房租是他們難以承受的,就業機會也沒上海多。
安徽人也想回老家發展,他們家鄉觀念很重,“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就是安徽人到了過年,哪怕再遠也要往家趕的口號,可是,人生生活中可以“先苦后甜”,卻難以做到“先甜后苦”,在上海待久了的安徽人還有其他地方的眾多外來務工人員,他們也都明白,在目前,回老家發展的不現實的,那些地方去哪里尋找機會?哪里掙得到現有的薪酬?所以現在四五十歲的中年男人也都跑來上海了啦!家里的田早就不種了,到上海找份事做做,再不濟也比老家強太多了,看看吧,有多少穿黑制服的?基本上都是安徽人,哪些賣菜的、做保安的、筑路的太多了,以后就不存在“集中”的問題了,而是普遍都是的現狀了!。
2、在上海,為什么安徽人混的比較好?
安徽地理外置靠近淮河沿岸,幾年發一次大水,農作物就給淹了,房屋有的也沖垮了,安徽又是傳統的瀉洪區,安徽人以前就是窮啊,要飯的都是安徽人,安徽人就要岀去找岀路,首選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但最好的地方是上海,安徽人很早就來上海打拼,吃苦耐勞的精神,積累也一定的財富,安徽人比較團結,我認識早來上海的安徽人真的混的可以。
3、為什么上海有這么多安徽人?
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外來人口眾多,早已超過了本地人口,在眾多的外來人口中,尤其以安徽人居多,安徽省是我國勞務輸出大省,每年有超1000萬人在外地打工,安徽人外出打工,基本上聚集在長三角地區,其中又以去上海的最多。前不久一份統計表明,上海的外來務工人員中(不包括取得上海戶籍的人口),安徽人以絕對優勢占據第一名,第二、第三名是上海的兩個鄰居——江蘇省和浙江省,
奇怪的是,安徽既不緊挨著上海,而且與上海的語言習慣也不同,為什么上海有這么多安徽人呢?1、歷史原因:李鴻章的淮軍登錄上海灘這要從清朝說起,清初設江南省,管轄范圍就包括今天的江蘇省、上海市(當時隸屬于江蘇省松江府)和今天的安徽省南部。清末太平天國起義,忠王李秀成率領軍隊圍攻上海,在滬士紳驚恐萬分,坐鎮安徽安慶的湘軍大佬曾國藩,派自己的學生安徽合肥人李鴻章率6500名淮軍將士,解上海之圍。
李鴻章的這支淮軍來到上海之后,不但解了上海的兵困之圍,日后還創辦了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為上海的實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也算是安徽人在上海創業之始。2、相比其他一線城市,上海離安徽最近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全國各地的人口流動也是不斷活躍起來,像是河北人坐上大巴上北京打工,湖南人擠上綠皮火車去廣州打工的現象屢見不鮮。
而安徽,作為尚不發達省份,外出打工的首選就是上海,原因就是距離近,每天來回有幾十班火車,出行很方便,而且只要幾個小時就能到達。距離近帶來的好處,遠不止是逢年過節回家方便,路上花的時間少,風土人情、飲食習慣等等也是考量因素之一,從地圖上看,安徽處于中部偏東,長江、淮河貫穿全省,上海則地處長江入海口,地理條件得天獨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