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拉動江門發展還有一個大事,就是“江門大道”的開通。近年來的確見證著江門的不斷發展,去珠海,也是到了90年代初才通車,江門外海大橋還是由江門市自籌資金建設的,中山佛山都不希望江門通車,他們不希望投資往江門來,不過,作為土生土長的江門人,我還是希望江門好,還是支持江門的,也還是對江門有信心的。
1、江門發展如何?
這個問答由我來回答,應該比較有代表性。因為我們家族在江門建城就從開平搬到江門高第里,形成了一條李家村,到我6代人了,可以說見證了江門由一個小墟鎮發展成地級市的興衰,江門,真正開始發展的第一階段是在北街設立海關后,特別是在民國初期,江門迎來了大發展,很多華僑回來投資,大力建城建鐵路,當時成為廣東的特區,也在1912年成為廣東省轄市。
解放后,江門輕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期間還有一部分企業由于戰備需要,搬到了韶關,但是江門直到80年代還是在廣東省排前5名,輕工產品,電機等都是在廣東省的前列,水路運輸也是紅紅火火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90年代到現在,江門就明顯落后于人了,這里既有交通的原因,也有領導不力的原因,
當時從江門去廣州,要過三道河,去廣州出差最小都要三天,到了88年中才全部通車。而去珠海,也是到了90年代初才通車,江門外海大橋還是由江門市自籌資金建設的,中山佛山都不希望江門通車,他們不希望投資往江門來,那時公路運輸已經興起,江門紅火的水路運輸開始沒落,投資都去有路的地方,路通財通嘛。江門市就這樣錯過了第一波投資潮,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到這個世紀初,江門還是錯過了第二波投資潮,這就是領導不力,發展眼光不夠的原因了,從哪一行業看都明顯落后于人,看看江門一中你就知道了,80年代初,江門一中是廣東省7所重點中學之一,現在都排到60名后了,哎!看看哪個中山,當時中山還有人走后門來江門一中讀書的,后來紀中來江門一中挖老師,挖完老師挖學生,花大錢硬生生這樣把紀中借力搞上去了,80年代到90年代我們江門一中出了不少狀員,再看看我們現在這十幾二十年,江門一中出了幾個省狀員呢?這就是從一個例子看到我們的落后,
不過,作為土生土長的江門人,我還是希望江門好,還是支持江門的,也還是對江門有信心的。因為一個城市的發展,不是看幾年十年的事,而是看幾十年上百年的戰略,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現在就是要看江門市這幾十年的發展布局了,看看市領導們能不能定下心來好好布局,不是追求短暫的繁榮,而是要設計一個長遠的發展方向,這就需要上下一心,勇于改革,支持企業的發展,注重環保發展,等等等。
2、江門和惠州怎么樣?
江門和惠州這兩個城市比較的話,目前來說肯定是惠州發展要遠遠好于江門,惠州作為近幾年發展非常迅速的城市之一,其得益有于深莞惠一體化的戰略,不斷通過承接深圳的經濟產業來提升自身的發展,目前惠州的工業勢頭在廣東是很不錯的,這里有許多著名的大企業,例如TCL、德賽電池、普利司通、三星電子、索尼、西門子等眾多世界五百強企業,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現在惠州的經濟已經位居廣東省前列,
而江門目前來說在廣東省的經濟地位不高,主要有很多原因,從區位位置來看,雖然江門靠海,但是相應的港口交通等配套資源不足,因此無法發揮其區位優勢,港口運輸業發展不足。而工業方面更是如此,相應的工業基礎薄弱,因此經濟一直疲弱,但是未來隨著珠三角一體化進程,江門作為粵西地區的重要城市,根據規劃將會成為其交通樞紐之一,經濟產業將會與附近的城市共通合作,實現產業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因此未來的江門前景可圖,
3、你覺得江門未來會怎么樣?
謝邀。作為土生土長的江門人,筆者現居廣州創業生活,基本保持每月1次回江門探親走訪的節奏,近年來的確見證著江門的不斷發展,可以說,作為三線不足四線有余的城市,江門依靠著珠三角粵西大門的地理位置,近年來承載了很多產業轉移的利好,但又變得有點后勁不足,說未來之前,先說說現在以及過去的江門。說說江門的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