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時候(姚鼐《登泰山記》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7、和“上”、“下”、“東”、“西”等連用,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線(姚鼐《登泰山記》中“回視日觀以西峰”)8、通“已”,已經(司馬遷《陳涉世家》中“固以怪之矣”)9、動詞以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文言中以字的用法及含義,1、文言文中的以字是什么意思,4、文言字詞以的意思,3、文言文以的全部意思,在文言文中,“以”的意義和用法,并舉上典型例句,在文言文中,“以”的意義和用法如下:1、作介詞,譯為因,6.文言連詞,和文言文中而的用法相同,例如夢寐以求,2、文言中以字的用法及含義。
1、文言文中的以字是什么意思。2、文言中以字的用法及含義。3、文言文以的全部意思。4、文言字詞以的意思。1.以字在文言文中有11種意思,具體展示如下:用,拿,把,將,例如以一當十。2.依然,順,按照,例如物以類聚。3.因為,例如勿以善小而不為。4.在,于,一般指時日,例如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目的在于,例如以儆效尤。6.文言連詞,和文言文中而的用法相同,例如夢寐以求。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例如以內。8.用在動詞后,類似詞的后綴,例如得以。9.古同已,已經。10.太,甚,例如不以急乎。11.及,連及,例如富以其鄰
1、介詞。因為(柳宗元《小石潭記》中“以其境過清”)2、介詞。表示目的,相當于“以便”“來”(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屬予作文以記之”)3、介詞。用(孟子《天時不如地利》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介詞。把,拿(彭端淑《為學》中“以告富者”)5、介詞。憑借、按照(柳宗元《捕蛇者說》中“太醫以王命聚之”)6、介詞。在……的時候(姚鼐《登泰山記》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7、和“上”、“下”、“東”、“西”等連用,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線(姚鼐《登泰山記》中“回視日觀以西峰”)8、通“已”,已經(司馬遷《陳涉世家》中“固以怪之矣”)9、動詞
3、在文言文中,“以”的意義和用法,并舉上典型例句在文言文中,“以”的意義和用法如下:1、作介詞,譯為因。例句:子何以知之?——《有子之言似夫子》譯文:您怎么知道的呢?2、介詞,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例句: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3、介詞,表示憑借,譯為:憑、靠,例句: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屈原列傳》譯文:都愛好擅長文辭,憑著辭賦好而被人稱道,4、介詞,表示依據,譯為:按照、依照、根據。例句: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譯文:其余的船只按照順序依次前進。5、連詞,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句: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譯文: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游覽的人便多,7、連詞,表示承接關系,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