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東的,我們這兒嫁女兒,要彩禮已成為一種時尚。好像嫁女兒不要彩禮錢,父母很設面子似的,關于農村嫁女兒多少彩禮,我知道的就是在我們貴州黔西南這里的一些基本情況,接下來就分享給大家,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沒有那一個父母就是靠嫁女兒嫁人去發家致富的,那不是成了賣女兒了嗎。
1、在農村嫁女兒一般要多少彩禮?
關于農村嫁女兒多少彩禮,我知道的就是在我們貴州黔西南這里的一些基本情況,接下來就分享給大家。我出生于99年,一個農村家庭,到現在已經二十歲了,很多在我們這里的人十六七歲就結婚生子,我還是比較幸運的,然后提到彩禮有時候家里人會開玩笑說以后要找一個有錢還有對你好有孝心的人,不然以后日子會很難過等,我就問了我媽你和爸結婚時候拿了多少彩禮,我爸媽都是70后,說那個時候爸娶我媽就花了一千多塊錢,那時候一千多塊錢還是很多的,有的媳婦進門還不要錢的,因為那時候的觀念就是重男輕女,覺得女孩子不能讀書,而且十多歲就要嫁出去,完全當作一種工具,不過這都是七十年代事情了,有的還就是幾筐雞蛋和幾包包谷就搞定了后面我見過的一些鄰居同學朋友結婚,彩禮錢有四五萬的,有一兩萬的,有七八萬的,最多就是我聽到娘娘結婚男方拿了十八萬,聽起來應該比較有錢的吧!所以彩禮也要根據個人的能力和家庭條件來定的,沒錢用不能說不結或者傾家蕩產吧!不過我們貴州地方有的思想不得不說太落后,覺得未婚先孕彩禮錢就應該少拿,女方家里也沒有辦法,能拿多少就多少了,條件不好也就一兩萬,一般點的就是五六萬,家庭在好一點就是七八萬這個樣女方陪嫁能就從以前的買家具開始,到現在男方彩禮拿多了,女方家不好意思,也能為了女兒婚姻或者為了面子,就是一輛車就搞定了,我一個同學結婚就是男方拿了八萬多,她們家就陪嫁了十六萬的車,說不好聽就是賠本了,父母一分錢不到手,還多拿了一半,這大概就是父母吧!還有種情況就是好比賣女兒,覺得哪家有錢就介紹給人家,都不清楚人品好壞,就為了多點彩禮錢,就這么嫁出去,
2、你們那邊嫁女兒的彩禮一般都要多少?
我是山東的,我們這兒嫁女兒,要彩禮已成為一種時尚。好像嫁女兒不要彩禮錢,父母很設面子似的,所要彩禮也不居一格。90年以前一般男方給一萬,女方父母只要九千九百九十九,名日:“萬里挑一”即預示男女雙方大吉大利,萬里挑到一個如意好郎君,女妻子,隨著經濟的發展,要彩禮是越加超多。特別是近幾年,一般女方要到十萬,但不拿十萬,只拿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也是預示著,萬里挑一,九九長遠之意,
3、同樣是在膠東,為什么青島彩禮這么貴,威海卻幾乎不要彩禮?
其實準確來講,現在的青島區域在歷史上并不全都是膠東區域,膠東之所以稱之為膠東,說的是膠萊河以東,膠萊河北部在濰坊昌邑附近的萊州灣,南部在膠州灣入海,以這條河為界限,東部的地方被稱之為膠東,雖然青島目前也屬于膠東城市,但是地理上的劃分還是稍微的區別的,當然這個并不影響此問題中關于彩禮的疑問。青島近幾十年的發展特別迅速,是山東省內經濟第一地級市,甚至在整個北方青島都算是一個大都市,這使得有些青島人心中難免會有一絲絲的小優越,當然這種小優越并不是排斥他人,還是比較樸實的,
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越來越高,而且身處在大都市中難免會有一絲的攀比心理,這種攀比心理會隨著周邊的形式越來越高,所以彩禮這個體現面子的東西就越來越高,已經變味了。另外,青島因為經濟發展好,周邊很多城市的人都來到青島務工,有些人在青島賺到錢以后,為了體現自己的混得還不錯,往往在彩禮上會給的很多,這無形當中又形成了攀比,今天你給了十萬,明天我就不能比這個低,低了會顯得我的財力不如你,會導致和你的不同級,會導致我被人看不起,
其實多了就多給點,少了就少給點,這種用彩禮掙來的面子屬實不重要。而反觀威海,以前是煙臺的一個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以后雖然發展也很快,但是遠沒有南邊的青島那么都市化,威海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安靜祥和的小城,人們在彩禮上的觀念還是比較隨和的,在威海的彩禮風俗一般都是一萬一寓意萬里挑一的意思,或者是三萬一千八寓意三加一起發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