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留趙云守荊州,三國局勢也會不有太大的變化。諸葛亮有權按排去守荊州的人選嗎,從以上三點看出,關羽的北伐是因為荊州并不穩固;趙云大局觀、謹慎謙虛只會讓荊州丟失不會太快;再加上荊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即便是換趙云來鎮守荊州,局勢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失荊州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1、三國時,為什么荊州守不住?
關羽被東吳的陸遜給忽悠了,放松了警惕,他把鎮守荊州的精銳大軍調出來攻打曹仁鎮守的樊城。東吳的軍隊偷襲荊州,才有關羽的敗走麥城,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劉備在漢中把曹操打敗后,自立漢中王。是大封文武群臣,然后派人到許昌,上奏朝廷(其實就是走過程),朝廷被丞相曹操把持,漢獻帝是個傀儡。曹操先看到奏章后大怒說:‘織席販屨的小兒,也敢稱王,我定與他決一死戰?’這時司馬懿說:‘劉備借東吳的荊州,東吳多次討要不還!現在主公修書一封給孫權,聯合起來一起攻打荊州,
’于是曹操派出使者到東吳去了。孫權接到曹操使者的書信后,說:‘我想討回荊州有很長時間了’,這時諸葛瑾說:‘曹操在漢中兵敗,現在想利用咱們,不能上當啊!’孫權說:‘你意如何?’諸葛瑾說:‘關羽有一女,尚未婚,主公有一兒,我到荊州提親,如果關公同意,主公和關公聯合起來對抗曹操,豈不更好!’孫權同意了,于是派諸葛瑾到荊州提親。
諸葛瑾到了荊州,和關羽施禮后說明來意,關公大怒說:‘虎女豈能嫁犬子乎!’讓人把諸葛瑾給攆走了,諸葛瑾回到東吳,也不敢隱瞞就實話實說了。孫權大怒:‘關公太無禮了,我必除之!’于是把大都督呂蒙召來,商議怎么取荊州之事,呂蒙回到軍營后是悶悶不樂,這時陸遜就問怎么了。呂蒙說:‘主公要取荊州,可是關羽率領幾萬精銳大軍鎮守,可怎么取呢?’陸遜想了一會,說:‘我有一計,大都督可稱病,讓我代理大都督之位,關公就會放松了警惕,到時可襲荊州,
2、三國時期如果讓趙云守荊州,會是怎樣的結局?
趙云肯定可以守住。并不是說趙云的軍事才能和武藝要高于關羽,而是說,如果趙云駐守荊州,孫吳方面就沒有襲取荊州的機會,其實,荊州之失,從最根本上找原因,還得怪劉備。公元219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是不平靜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曹劉孫三大集團發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劉備收得益州后,繼續擴張,北進漢中。陣斬曹軍重將夏侯淵,張郃臨危被推舉為主帥,嚴防死守,雙方僵持,
曹操率主力來援,雙方激戰。經過數月的激烈格殺,劉備集團取得了勝利,曹操率主力撤退,劉備將漢中地區納入囊中,取得漢中后,劉備進位漢中王,將防御重任交給了后起之秀魏延,回到成都。但是,對于劉備來說,漢中地區從此就高枕無憂了嗎?當然不是,曹操并沒有走遠,他還在長安呢,而前期的戰斗給劉備集團造成的消耗是驚人的巨大,“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后方的諸葛亮絞盡腦汁,盡一切努力為劉備的戰斗提供了有效的后勤支援。
但曹操一日不離開,劉備就一天難以安眠,雖然讓魏延鎮守漢中,但劉備仍然是提心吊膽的。漢中這片地區是不允許丟失的,劉備進位漢中王,就明明白白地宣布,這塊地方是絕不能再丟失了。剛當上漢中王,再丟了漢中,你讓劉備情何以堪?為了減輕漢中戰區的巨大壓力,劉備需要從另外一個方向對曹操集團施加壓力,這就有了關羽的北進襄樊。
在劉備收取益州和漢中的這段時間內,做為獨當一面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是非常難受的,他比較尷尬,征服益州,關羽是個旁觀者。張飛“溯江而上”、黃忠“每先登陣”、魏延“數有功”,趙云“從征有功”,新歸附的馬超也逼降成都,大家都立有功勞,甚至連那個毛頭小子劉封也“所在戰克”。大家都是因功晉封,關羽也晉升了,但他只是個旁觀者,
漢中之戰,張飛大破張郃,黃忠陣斬夏侯淵,趙云襲曹軍糧草,劉封攻取上庸,魏延也屢建功勞,馬超還利用自己的身份,扶保劉備進位漢中王,大家都有功勞。關羽晉升為前將軍,但他又是個旁觀者,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張飛受任為巴西太守,他有巴西;連魏延被任命為漢中太守,也有漢中,張飛治下的巴西?但關羽呢,他的職位是襄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