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的高考就要來了,高考結束后,考生和家長就會涉及到高考的志愿填報。一個好的高考志愿,要講究志愿體系的搭建,通俗點將就是要形成“沖、穩、保、墊”的志愿結構,今年就是把分數的梯度來做好,做的梯度范圍大一些,盡量把96個志愿填滿,這樣就會減少這個掉檔和浪費分數的問題,如果梯度小,又想沖熱門那么就很容易落榜了。
1、高考志愿填報,如何合理設置高考志愿梯度?
2019年的高考就要來了,高考結束后,考生和家長就會涉及到高考的志愿填報。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一個好的志愿填報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分數的不足,在高三的一整年里,相信很多考生和家長都已了解了志愿填報的相關常識。唯一不夠清楚的就是和提問者的問題一樣,如何設置院校梯度才合理,一個好的高考志愿,要講究志愿體系的搭建,通俗點將就是要形成“沖、穩、保、墊”的志愿結構。
體系中的沖,是指沖刺一些層次高的院校,穩,是指有較大可能走的高校(專業選擇余地較小)、保則是浪費一些分數,就讀一所次一點的大學,保證好的專業。墊則是時運不濟,前面的都錄取不到,最后保證有大學可讀,至于怎樣搭建“沖、穩、保、墊”的志愿體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下面說說我的看法。在具體搭建志愿體系前,先假定一個例子,以方便大家理解,
假如一考生高考分數是610分,在當年的省排名為1000位。上一年度高考中1000位的排名是600分,此時,我們就可以看作是今年的610分,約等于去年的600分。沖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讀到一所好學校,都想自己在沖上獲得成功,但是總的來講,沖刺院校都需要一定運氣。不僅需要運氣,而且也需要考生和家長理性認識分數,不要盲目沖刺,
在沖刺院校的分數上可以選擇去年收分在603-608的高校,也就是向上沖刺3-5分。3-5分的沖刺幅度,有著不錯的成功率,如果想增加成功率,就要去分析這些高校連續三年的收分范圍。倘若覺得3-5分的高校還是不滿意,想沖刺更大幅度的高校,就需要考慮招生計劃的變動。只不過越往上沖,概率越低,穩穩能夠走到的高校是和自己分數較為接近的高校,分數也有可能實現最大利用。
但是在專業的選擇上余地較小,這是需要值得注意的地方,院校選擇范圍可以設置在去年收分595-603這個分數區間段的高校。保保需要保一個好專業,為了保住專業,就只能在學校的選擇上退而求其次,保的學校在去年收分585-595之間去選擇。墊時運不濟,前面的院校都沒有錄取,為了保證自己有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就要墊夠底。
2、填報高考志愿,5個平行志愿中,每個志愿之間的分數差多少合理?
感謝邀請!關于5個平行志愿,我一般采取穩健型的策略指導考生填志愿。也就是2-2-1原則,沖2所學校,穩2所學校,保1所學校。沖的學校在等位分3--6分,建議3分一個梯度。在這里有很多家長不理解等位分(等位分就是通過你當年的分數換算成前三年同一位次的分數,結合這三年同一次所去學校而決定你的志愿選擇)。
穩的2所學校也就是等位分與你的分數相等或低3分的學校,保的學校低6分即可。我說的這種方式相對來說不會退檔,滑檔,這也是很多家長以及咨詢老師常常推薦的方法。當然填志愿的時候還有沖刺型的策略以及穩妥型的策略,考生與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和家庭情況,個人的興趣愛好,職業規劃選擇大學。
3、2019平行志愿填報,院校間保持多少分梯度合理?
謝邀:志愿這樣填,幫你分數最大化,省下幾千塊,這是我的個人經驗和一些觀點!假設以我們河南省一個學生的名次是50000名為例,則以5萬名為基準,上至40000下至60000名的范圍圈院校,這些學校意味著你可能能被錄取。第一種,上個好學校,如果你是奔著學校去的,那么你前幾個志愿都填40000到50000名之間的院校,后面留一到兩個志愿作為保底院校,就是說這兩個院校無論如何你一定能被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