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知,宛(yuān)才是南陽的正確古稱。諸葛亮說的躬耕于南陽是指當時的南陽郡,而非宛城(今南陽市),南陽出土的大量漢畫像石,便是漢代南陽輝煌歷史的記載,在東漢一朝,因劉秀起兵老家南陽,是為南陽歷史最為輝煌的時期,號稱“洛陽帝都,南陽帝鄉”。
1、三國諸葛亮隱居的南陽,和現在的河南南陽市是同一個地方嗎?
當然不是。諸葛亮說的躬耕于南陽是指當時的南陽郡,而非宛城(今南陽市),當時的南陽郡是一個省的概念,管轄的范圍比較廣,包括河南部分區域和湖北部分區域。現在的南陽市,當時叫宛城,隋以后才稱南陽縣(簡稱南陽),諸葛亮時期的史書上也出現過南陽二字,但大家可以看看史書,都寫的是除去宛城以外的地方。當時宛城算是比較出名所以直接稱宛城,
當時南陽管轄鄧縣,鄧縣管轄隆中,諸葛亮在隆中躬耕苦讀,所以自稱躬耕南陽。諸葛亮躬耕苦讀期間沒有任何史料記載他去過宛城,更何況是去躬耕了,現在的南陽僅僅假借以前南陽郡之名,爭搶諸葛亮躬耕地,稍微有常識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只有南陽人喜歡混淆視聽。建議大家看正版史書,別看南陽人更改之后發到網上的東西,也不要看已被南陽更改的部分百科,
以前中國宋代開封被稱為東京,現在日本有個東京,是不是以前開封發生的事都可以說發生在現在的日本?顯然不是。部分南陽人卻始終不肯正視這一點,實在可笑,南陽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南陽人已經完成可以做到“自欺”,但休想侮辱大眾智商,不可能完成“欺人”,部分南陽人評論說諸葛亮自己說的躬耕南陽,難道諸葛亮自己連躬耕地都不知道?這完全是侮辱諸葛亮的詭辯之道。
2、南陽為什么簡稱是宛?
謝邀,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問的很好,因為我就是南陽人,關于“宛”這個地名,我還是想分享點自己的看法。宛這個字,作為地名,是比較罕見的,在古代,作為城邑之名,就指南陽盆地的宛邑,做為國名,有西域大宛國。豫、陜區域原始社會遺址圖南陽盆地這個地方很早就有原始人類居住,上圖顯示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屈家嶺文化等原始文化遺存,
秦時期的南陽郡早在周代,南陽境內就封建有呂、申國。戰國時期,楚國北進占領此區域,設宛邑,宛之名由此而來。在漢代,宛都聲名遠播,為漢朝重要城鎮,與洛陽、長安、成都、臨淄,并稱為全國五大城鎮,在東漢一朝,因劉秀起兵老家南陽,是為南陽歷史最為輝煌的時期,號稱“洛陽帝都,南陽帝鄉”。南陽出土的大量漢畫像石,便是漢代南陽輝煌歷史的記載,
現在很多的南陽人都知道南陽古稱宛,卻沒有留意這個字在古代的讀音,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掇o海》中宛字注釋:yuān,用于古地名,如宛縣,在同字下詞條中關于“宛縣”的解釋如下:古縣名。戰國楚邑,秦昭襄王置縣,治今河南南陽市,北周改名上宛縣。戰國時為楚著名鐵產地,秦以后歷為南陽郡治所。漢在此置工官、鐵官,王莽時設五均官,為“五都”之一。
《詞源》一書中記載:宛:yuān,地名,漢南陽郡有宛縣,地在今河南南陽縣,如果說《辭?!?、《詞源》為近人所記,不足為信。那么,我們來找一下更早的正史記載,班固在《漢書》中記載:秦四年六月,與南陽守齮戰犨東,破之。略南陽郡,南陽守走,保城守宛,顏師古注曰:“宛,南陽之縣也,音于元反?!薄耙粲谠础本褪侨∮诘穆暷福由显捻嵞?,就是yuan的音,
司馬遷在《史記》記載高祖記三年,“漢王從其計,出軍宛、葉間?!薄妒酚浾x》曰:“宛,于元反,”“于元反”也正是發音yuan,在隋唐時期為《史記》、《漢書》做注的史學家,均知“宛”的發音為yuan,由此可知,宛(yuān)才是南陽的正確古稱。既然是楚國攻占南陽盆地,并改名為宛,因此想要探究宛作為南陽古稱的原因,還是要從當時的言語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