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跡于東北的滿人,原來并不沒有吃酸菜習慣,據說是清入關以后向漢人學習后帶回去的,而漢人中四川做酸菜,但是做法還是區別很大,而宜昌跟東北酸菜做法完全相同,當第一次吃東北的“殺豬菜”時,感覺跟宜昌的掛鍋菜如出一轍,就很神奇,難度有某種聯系。”就是指它,不過已經距離宜昌千里之外了。
1、干腌菜怎么吃最好?
干腌菜這樣做最好吃材料牛肉絲200g,紅尖椒3根,長梗白菜250g,蛋清1只,蔥10g,姜5g,大蒜3瓣,黃酒,生抽各1湯匙(15ml),白砂糖1茶匙(5g),淀粉,鹽各1茶匙(5g),油2湯匙(30ml)做法1、長梗白菜洗凈,切下菜葉部分,只留白菜梗部分,把白菜梗切成0.5cm寬的條狀。
2、紅尖椒洗凈切絲,蔥、姜洗凈切末,紅尖椒絲與白菜條一起用蔥、姜、蒜末、鹽腌十分鐘,3、牛肉絲加蔥末、姜末、白砂糖、生抽、黃酒、蛋清、干淀粉腌五、六分鐘。4、中火燒熱炒鍋中的油至五成熱,放入牛肉絲滑炒成七成熟盛出,5、大火燒熱炒鍋中的油至八成熱,放入腌過的白菜梗和尖椒絲,快速翻炒2分鐘,倒入牛肉絲,調入生抽、白砂糖、鹽,翻炒幾下即可出鍋。
1、長梗白菜洗凈,切下菜葉部分,只留白菜梗部分,把白菜梗切成0.5cm寬的條狀,2、紅尖椒洗凈切絲,蔥、姜洗凈切末,紅尖椒絲與白菜條一起用蔥、姜、蒜末、鹽腌十分鐘。3、牛肉絲加蔥末、姜末、白砂糖、生抽、黃酒、蛋清、干淀粉腌五、六分鐘,4、中火燒熱炒鍋中的油至五成熱,放入牛肉絲滑炒成七成熟盛出。5、大火燒熱炒鍋中的油至八成熱,放入腌過的白菜梗和尖椒絲,快速翻炒2分鐘,倒入牛肉絲,調入生抽、白砂糖、鹽,翻炒幾下即可出鍋,
2、宜昌壓白菜應該怎么做?它有哪些歷史?
作為一個宜昌人,壓白菜那種天然的淡淡的酸味,與很多食材竅門的結合,形很多富有峽江風味的名菜。小時候,我的外婆朱祥英特別會做這種醇香的壓白菜,不僅僅淡淡的酸味,還有一種食材發酵后的甜味,夾雜著垃圾的酸甜,吃在嘴里,柔軟而余味無窮,小時候,媽用臘肉炒壓白菜,油滋潤過后更是說不出的一種幸福。不僅僅是我,記得當年宜昌縣書記高書記到下堡坪偶然吃過后,尋訪到我外婆,一直在她那兒買這種并不值錢東西,只是太好吃又下飯,呵呵,最大特點:開胃!其實,有同樣感受是哥宋代的朱敦儒,他跟哥一樣是個十足的大吃貨,不過他有文化,下了一首詩《朝中措》:先生饞病老難醫,
赤米饜晨炊。自種畦中白菜,腌成甕里黃薤,肥蔥細點,香油慢煼,湯餅如絲。早晚一杯無害,神仙九轉休癡,他不僅饞,還肚子有貨。把這種酸白菜給胃的記憶寫出來了,已經進入美食家行列了,記得還有陸游亦有這種饞出來詩情:雪夜病臥湖邊五畝園,雪風一夜坼蘆藩。燎爐薪炭衣篝暖,圍坐兒孫笑語溫,菜乞鄰家作菹美,酒賒近市帶醅渾。
平居自是無來客,明日沖泥誰叩門!但是,這種壓白菜,其實是宜昌人一種特殊稱呼而已,其實就是酸白菜,大家熟悉一句:“桂花,上酸菜!”就是指它,不過已經距離宜昌千里之外了。其實,發跡于東北的滿人,原來并不沒有吃酸菜習慣,據說是清入關以后向漢人學習后帶回去的,而漢人中四川做酸菜,但是做法還是區別很大,而宜昌跟東北酸菜做法完全相同,當第一次吃東北的“殺豬菜”時,感覺跟宜昌的掛鍋菜如出一轍,就很神奇,難度有某種聯系?這也只是哥一種猜想而已,一直尋找史料,估計做學問的人,一種輕視我們這種吃貨,所以毫無頭緒,沒有史料,哥不能亂說,但是民族交融帶來味蕾豐富,亦是一件開心的事,
酸菜,古稱菹,《周禮》中就有其大名。《詩經》中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的描述,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菹菜者,酸菜也”北魏的《齊民要術》,更是詳細介紹了我們的祖先用白菜(古稱菘)等原料腌漬酸菜的多種方法,《菽園雜記》載,明朝初期已“盛生于燕,由此可見,中國酸菜的歷史頗為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