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歌叫做《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反正哪里有錢,潮汕人就往哪里跑。有的結伴而來,有的先打前站,再有后續,在各大集貿市場,批發市場,工業區,物業小區,大型賣場總之,有市場的地方,就有潮商,潮汕地區計劃生育很差,可是一家有幾個小孩卻讓潮汕的小孩從小學會與人分享。
首先,想糾正一下題目的提法,“潮州人”改為“潮汕人”更l恰當些。因潮汕是對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三個地級市的統稱,潮汕人,是歷史上從中原南下,經福建后進入粵東地區的漢人后裔。潮汕人以善于經商而名揚海內外,被泰國國王稱為“東方猶太人”,那么,深圳為什么成了潮汕人聚集之地呢?我歸結為下面三個原因:(一)勇于闖蕩的海洋性格。
潮汕地區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到三分田,因此,在老家很難過上好日子,只能被迫往外闖,以求闖出一條生路,“凡有潮水處,必有潮人,”東南亞各國,港澳,澳大利亞,歐美成了紅頭船的目的地。八十年代初,鄧公南下廣東,唱響了春天的故事,開放改革的頭炮打響了,深圳要辦經濟特區!雖然那時的深圳還只是個小縣城,但頭腦靈活的潮汕人,卻從那一片草莽之中,預見到不久的將來,將出現一片高樓大廈!那時的市委書記吳南生也是個潮汕人,他給老家的縣市領導打招呼:每縣派出IO萬人的建筑隊,
于是,潮汕人成群結隊,蜂擁而至。潮汕人成了深圳的開荒牛,截至2014年,深圳的潮汕人,已有三百萬之多,占全深圳總人口的八分之一。(二)精明強干,無處不在的潮汕人潮汕人特別團結,一句“膠已人”,就可以在20米之外找到老鄉,“深圳要辦特區啦”,這個令人振奮人心的消息,立刻傳遍潮汕三鄉六里。有的結伴而來,有的先打前站,再有后續,
一時間,深圳成了潮汕人大展身手的舞臺。潮汕人頭腦精明,善于經商,他們的足跡,散布在全市各行各業。在各大集貿市場,批發市場,工業區,物業小區,大型賣場總之,有市場的地方,就有潮商,有一個深圳市領導曾感慨道“潮汕人若罷工一天,深圳將會癱瘓”此話雖然有點夸張,但也說出了潮汕人在深圳的重要性。(三)潮汕人在深圳市場闖出一片新天地有些人可能對潮汕人有一些錯覺,認為潮汕人只會做一些小經營,小買賣,掀不起大風浪,
2、歷史的潮州人,現在是什么人?
潮汕人,以前也叫潮州人,潮汕人跟閩南人同一祖先。都是秦始皇時候中原漢族遷來的,先遷到福建,后來就有一些遷到了潮汕,所以潮汕話跟閩南話,臺灣話很像。“潮”是水的意思,“汕”是沙子堆成的脊部,從名字就可以看出,潮汕地區背山向海。汕頭是脊部的頭,汕尾是脊部的尾,地域上的潮汕指的就是潮汕平原上的汕頭,汕尾,潮州,揭陽四個市,
其中又包括潮陽(屬汕頭),普寧(屬揭陽)這樣的幾個縣級市。潮陽以前是中國第一大縣,現在風光不在,分化成潮陽區,和潮南區,屬于汕頭管轄,不過潮陽出過許多強人,全國首富黃光裕和他哥哥就是潮陽的,亞洲電視掌門人林百欣也是潮陽的。廣東富豪前十名中有7個潮汕人,其中四個就是來自潮陽區的,從這里可以看出潮汕人努力拼搏,不甘人后自強不息的一面。
潮汕人以做生意聞名天下,先于溫州人享有“東方猶太人”之稱,潮幫,和晉幫,徽幫,是中國的三大商幫。全球華人首富李嘉誠是潮汕人,全國首富黃光裕是潮汕人,廣東首富朱孟依是潮汕人,另外,泰國,新加坡首富是潮汕人,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的華人首富也是潮汕人。2006年中國富豪榜前三名有兩個是潮汕人,前500名有74個是廣東的,而廣東這74名中,前十名有7個是潮汕人,
那么小的潮汕地區出了這么多富豪,在全國任何地方都是找不到第二個的。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潮州赫然其中,湘子橋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潮汕民居即俗稱的“四點金”和“下山虎”,被民俗專家譽為比北京四合院更具有藝術性和實用性的中國民居模式,潮州菜風靡海內外,潮汕獨有的“工夫茶”,繼承和發揚了中國茶文化,潮繡是中國幾大重要的刺繡之一,潮州陶瓷在唐宋之際已大行其市,目前陶瓷產業仍然是潮汕的支柱產業之一,潮州音樂保持并發展了唐宋宮廷音樂的制式,是人們研究古代音樂的不二之選;潮州戲劇稱潮劇,為中國重要的地方劇種之一,潮汕華僑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更做出了彪炳功績:潮汕人又非常注重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