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建城到現在有2200多年,留下了不少古建筑或歷史遺址,比如陳家祠、南越王墓、十香園等等。李資平(1910—2004),廣州人,開國少將,冼星海何柳堂(1874—1933),廣州番禺人,何氏三杰之一,館內常設《廣東傳統雕刻藝術》《百年陳氏書院》《舊廣州家居》等展覽,還有廣州織金彩瓷、潮州金漆木雕、廣繡等特展。
廣州建城到現在有2200多年,留下了不少古建筑或歷史遺址,比如陳家祠、南越王墓、十香園等等。這些遺跡,本身就是一部活靈活現的教材,值得我們去參觀、深入了解,下面介紹三個廣州的歷史古跡。一、廣州民間工藝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就是我們日常稱呼的陳家祠、陳氏書院,它建于1894年,是廣東規模最大的嶺南祠堂式建筑。
它的最出名的便是建筑雕塑,飾件多達284件,包括石雕、木雕、灰塑、陶塑、磚雕等等,另外,館內常設《廣東傳統雕刻藝術》《百年陳氏書院》《舊廣州家居》等展覽,還有廣州織金彩瓷、潮州金漆木雕、廣繡等特展。喜歡看展覽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二、十香園十香園,現在的地址為清末著名畫家居廉、居巢兄弟的住所。為什么名叫“十香園”呢?因為園內遍植了十種香花,給畫家們寫生,故以“十香”為名,
館內常設置《十香園與居巢、居廉》專題展覽,能夠讓觀眾感受嶺南畫派的方方面面。比如圖中的微縮場景,再現了昔日園中煮茶潑墨的風雅時光,三、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主要展示墓中出土的文物。南越王墓出土的一萬余件文物中,以“文帝行璽”金印、玉角杯、錯金銘文虎節最為聞名,館中還有仿真互動區,也適合帶孩子過來體驗一把,與博物館親密接觸。
2、近代廣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近代廣州歷史名人眾多,今天介紹開國少將李資平,著名音樂家冼星海,何氏三杰和嶺南畫派三杰,李資平(1910—2004),廣州人,開國少將。早年參加過北伐戰爭,在鐵四軍軍醫院工作,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3年參加紅軍,參加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曾任干部休養連連長,紅軍永坪醫院院長。抗戰時期任留守兵團衛生部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冀察熱遼軍區衛生部部長,東北軍區醫院管理局局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南軍區衛生部部長兼廣東省衛生廳廳長,海軍衛生部部長,東北軍區后勤部副部長兼衛生部部長、沈陽軍區后勤部副部長兼衛生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圖:李資平少將冼星海(1905—1945),祖籍廣州南沙區,出生于澳門,著名音樂家,
1926年入北大音樂傳習所,1929年赴巴黎勤工儉學,1935年回國參加救亡運動。1938年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1939年6月入黨。是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代表作品有《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后方去》《黃河大合唱》《生產運動大合唱》,其中《黃河大合唱》,唱遍大江南北,成為不朽的英雄樂章,入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
圖:冼星海何柳堂(1874—1933),廣州番禺人,何氏三杰之一,他的祖父何博眾是清末著名琵琶演奏家,有“琵琶大王”美譽。他自幼隨祖父學習民族樂器,成為琵琶演奏家和作曲家,是廣東音樂典雅派開創者之一,作品有《鳥驚喧》《七星伴月》《回文錦》《垂楊三復》《醉翁撈月》《玉女思春》《曉夢啼鶯》等樂曲。廣東名曲《賽龍奪錦》《雨打芭蕉》《餓馬搖鈴》是其祖父的“家傳秘譜”,經他整理再創作,用琵琶演奏在廣播電臺推出,
《賽龍奪錦》在國內影響最大。何與年(1880—1962),何柳堂堂弟,廣東音樂多產作家,何氏三杰之一,他自幼受祖父影響,隨何柳堂學琵琶,精通“三弦”、“揚琴”等樂器,對粵曲唱腔素有研究,是廣東音樂多產作家,傳世作品有《晚霞織錦》《長空鶴淚》《華胄英雄》《侯門彈鋏》等30多首,何少霞(1942—1994),何柳堂、何與年堂侄,何氏三杰之一。